【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核心素养】
1.通过相关图文等材料,引导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方向、组成、分类,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综合思维)
2.通过视频、示意图等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常州及世界的产业转移的过程。(区域认知)
3.通过常州及世界的产业转移的相关材料、图表等,引导学生分析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 难点 |
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目的和类型 |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提高提高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
掌握常州及世界产业转移的背景和过程 | 以常州及世界产业转移为例,掌握产业转移的规律。提高区域认知能力。 |
理解常州产业转移的影响 | 以常州产业转移为例,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 |
【知识框架】
【知识梳理】
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概念:指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经济现象。
2.方向:相对发达的区域向欠发达的区域转移
3.类型:
(1)国内产业转移:发生在一国之内的产业转移。
(2)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
4.目的: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利润
5.影响因素:
因素 | 表现 | 举例 | |||
直接因素 | 劳动力 | 在相同条件下,具有充足、高素质且工资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 菲律宾,埃塞俄比亚 | ||
市场 | 为了避开跨国销售所面临的各种限制,企业直接在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建建厂。 | 日本、韩国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在我国兴办汽车厂。 | |||
政策 | 转出地 | 通过间接干预的方式,或者通过项目审批、价格管制、紧缩信贷等方式迫使落后产业外移 | 近年来,我国制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近百家企业在埃塞俄比亚开展业务。 | ||
转入地 | 优惠的土地、税收、区域补贴政策,以及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等来吸引企业进驻。 | ||||
间接因素 | ①国际经济形式变化②原生产地地价昂贵③原材料短缺④运输成本增加 | ||||
【课外拓展——关税】
关税(Customs Duties,Tariff) 是引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引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收。关税具有以下特点:①强制性、无偿性、预定性。其作用在于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保护和促进本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调节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筹集国家财政收入。
征收关税是一国政府增加其财政收入方式之一,但随着世界贸易的不断发展,关税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在不断下降。每个国家都会对进出口的商品根据其种类和价值征收一定的税款。其作用在于通过收税抬高进口商品的价格,降低其市场竞争力,减少在市场上对本国产品的不良影响。关税有着保护本国生产业的作用,但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其不利的影响也在逐步显现。主要是对就业率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上午我在班级喊出几位同学出来拍照,你们能看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他们都穿了共同品牌的鞋子(Nike)
【教材思考】-P78
1.为什么我国在埃塞俄比亚建厂的企业多为制鞋等企业?
【参考答案】制鞋等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埃塞俄比亚经济发展程度低,劳动力廉价且丰富,在埃塞俄比亚建厂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2.为什么新建工厂主要分布在亚吉铁路沿线?
【参考答案】分在铁路沿线,交通便利,且吉布提为沿海国家,已形成海陆联运,有利于拓展欧洲市场。
3.我国企业去埃塞俄比亚建厂主要受哪些政策因素的影响?
【参考答案】①欧美国家对产自我国和来自非洲的许多工业产品的政策差异性大②埃塞俄比亚开发和推进工业化进程采取的相关优惠。
二、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
时间 | 转出区 | 承接区 | ||
国家或地区 | 转出产业 | 国家或地区 | 优势因素 | |
20世纪 60年代 | 日本 | 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 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 | 劳动力素质和成本具有较大优势 |
20世纪 70年代 | 钢铁、化工、造船等产业 | |||
20世纪 80年代 | 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 | 家电、服装、汽车、电子等产业 |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 | 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中国)、充足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 |
21世纪 以来 |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及20世纪80年代的转出国家或地区 | 服装、制鞋、家电等产业 | 中国中西部地区、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 更具有劳动力优势 |
【总结】转移方向一般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工业一般转向劳动力多、工资较低的地区;一般是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再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
三、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影响 | 表现 | |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 转出地 | 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结构 |
转入地 | 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 |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 | 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选择发展相应的产业,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 | |
通过企业吧转移国和承接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和合作。 | ||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 转出地 | 减少国内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
转入地 | 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
【总结】国际产业转移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因地、因时选择相应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合作;同一产品的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会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教材思考】-P81
按照不同国家在产品生产缓解价值链的分工,发展中国家总是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改变这状况,发展中国家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①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要加强技术引进或自主研发②考虑转入企业是否合适本国、本地区的实际③考虑不国际产业转移的利弊,特别是要关注环境污染。
【教材活动——分析棉纺织工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由于粮棉争地的矛盾,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取限制中东部主要棉花产区发展的政策,并针对棉纺织业提出了“东锭西移”。目前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基地,2016年,棉花产量达359.4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68%左右。近半年来,新疆棉纺纱锭的产能增长迅速,但在新疆本地转化为棉布的比例很低。2016年,新疆产布1.76亿米,仅占全国布匹产量的0.2%。棉纺织产业链包括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等关节。
2014年7月以来,新疆连续出台多个文件,如《发展防治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2023)》,以促进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并且布局了多个纺织城或加工区。另外,“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打通新疆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的通道。
1.分析新疆承接东部棉纺织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①新疆作为优质棉花重要产区,生产原料充足,原料运输成本低②新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
2.说出“东锭西移”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①纺织业外移,可使区域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②可以减少外来务工人员涌入东部发达地区,降低城市人口压力。
3.新疆大力发展棉纺织业,会面临哪些困难?请试着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答案】①基础设施的完善问题,产业发展需要相关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②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③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生产技术等需要提高④相应的政策及政府服务需要完善。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学生的鞋为导入,一下子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入常州企业本土制鞋业生产的耐克鞋占市场60%,而现在耐克鞋的标签上印着来自越南制造。导入产业转移,讲述产业转移的知识、类型、目的;材料一:70、80、90、2020年代的常州工业,引出主导产业,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材料二:常州扶贫产业转移,引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市场(常州80年代的灯芯绒)、政策,引出我国的改革开放后的时空战略政策;材料三:常州化工厂转移到内蒙古赤峰,讨论分析产业转移对转出、转入地区的影响。最后总结,产业转移的影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经济、社会、生态)。本节课学生的关注力较高,以常州本土化的产业特点及产业转移现象分析,提炼出相关知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