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乐歌
一、单元概念: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的音乐创作及风格体现作曲家的个人情怀、时代背景和社会价值。
二、单元基本问题:
1、不同时期的音乐体裁和创作特点是什么?
2、作曲家创作的时代背景和音乐创作的关联?
3、音乐对其特定历史时期的价值和历史价值有哪些?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1、聆听、分析、歌唱不同内容和创作特点的学堂乐歌,感知其情感与作曲家创作意图。
2、了解学堂乐歌的时代风格特点以及特殊的社会功能
3、了解学堂乐歌这一体裁的发展和演变,以独立的观点审视、阐述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第一学时教学流程:
1、下面盲盒里有一百年前的珍宝,你期望得到什么宝贝呢?
齐白石的虾,我们点翠工艺的首饰。
【设计意图】语言拉进想象、学科融合
2、这个宝贝你们都见过听唱后问,(李叔同)这是谁的作品?
在日本留学听过《旅愁》,与好友许幻园分别,难忍离别愁绪,将原曲少量修改,重新填词(日本送友人)悲而不伤。或许美国作曲家也没有想到,他的作品能跨越时间和空间,与中国的古诗词相结合,成为百年经典,代代相传。
3、师:为什么音乐能跨越国界,中国当时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
平穷、鸦片、缠足,无一不透露当时的封建落后状态,列强们虎视眈眈掠夺中国资源,勒紧中国经济,民不潦生,中华民族在深重的苦难中前行。19C末在维新变法思潮的影响下,新式学堂纷纷建立,学堂乐歌便当时在校园演唱的歌曲,它代表着音乐家们用音符记录的中华民族血泪史和民族民族精神。(基督教音乐、早期新式军歌、早期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以西方或日本通用简谱或者五线谱记载,供学生使用。)
【设计意图】回顾历史环境和背景
4、师:在那样的环境下,你是音乐家,你会创作哪些题材的歌词内容呢?(板书)
(1)李叔同的《春游》描绘了什么?站在画家的角度,你能感受到怎样的色彩?
(2)作品给你一种怎样的气质呢?
歌词是223的七律诗,在水墨画流行的那个时代,李叔同已经开始西学画油画了,他的眼中有自然,诗中有色彩,作品透露着清新淡雅的气质。听主旋律
(1)找一找,主旋律围绕那几个主干音 唱
(2)配一配,(纵向的和声和主干音有什么关系?试着唱唱)
(3)唱一唱:共有几句?两个乐句间是什么发展?
(4)想一想:当时的人民在水深火热中,不是贫穷就是割地,不是抗战就是牺牲,试问能这样去写景写情的有几人?从送别和春游,可以窥探出他怎样的境界?
它的作品在当时来讲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5、黄河是沈心工,他与李叔同一同被称为“学堂乐歌之父”。
(1)聆听《黄河》
歌词描写什么,表达什么? 长城外河套边雄伟壮阔的风景,以及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情怀。
(2)唱一唱:哪几句似乎节奏律动被打破?
结构与节奏有点特别,两个小句子的长度是三拍。随感觉和4拍相矛盾,倒也是增添了趣味性。什么节奏能体现坚定有力?——附点
(3)第二部分,哪些地方也出现小句子是3拍的?
(3)这个时候歌词的文体有何特点?文白兼用。
4、1905年其实还是在文言与白话的过度阶段,这一时期学堂乐歌也呈现出不同创作特点,
5、《祖国歌》民间“老六板”旋律创作。传唱率很高。(机动)创作
6、《问》艺术歌曲的专业创作
“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此稍有识者能知也”
这些代表人物的初衷是什么?用音乐表达对社会的不满,追求重振中华的愿望。
7、学堂乐歌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8、学堂乐歌视频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