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号下午第二节课,工作室全体教师准时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由吕文琦老师主讲,江凌云老师担任嘉宾。大家各抒己见,发表了对于小说《摸彩》的感受。
活动的第一部分由吕文琦老师介绍《摸彩》这部小说的相关内容,包括作者简介、作品创作背景、主要情节、叙事特点、小说主题等。美国女作家雪莉·杰克逊(Shirley Jackson 1919-1965)的短篇小说《摸彩》(The Lottery)于1948年发表在《纽约人》杂志上,该小说的发表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故事讨论了涉及人性恶的敏感话题引发了抗议的怒潮,使其成为现代最具争论的小说之一,同时,也使作者成为瞩目的作家。杰克逊在谈到写作《摸彩》这个小说时曾这样说过:我希望通过一个以现今我自己村子为背景所发生的独特的野蛮仪式,对人们自己生活中毫无意义的暴力与无人道行为生动具戏剧性的描述以震撼故事的读者。杰克逊信奉性恶论,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故事暗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了谎言、欺骗和虚伪,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牺牲甚至谋杀对方。如故事所描述的,人们可能认为人所犯的罪过只是出自维护公共利益。人们出自其本性中的动物性而不去反对生存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更有甚者,人类并不因年龄的增长而改善人性,年长的与年幼的同样具虚伪和错误。
活动的第二部分由各位青年教师围绕作品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黄媛婷老师和大家分享了作品的基调以及作品选用普通民众作为主要角色的原因。潘祎明老师则讲了关于作品叙事角度和动态角色的问题。吴蕊敏老师则是总结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以及文中所出现的象征主义。吕文琦老师讲述了作品的四大主题及讽刺手法在作品中的呈现。江凌云老师对每位老师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的总结,让大家对这部小说有了更深刻的见解。
本次活动旨在促进青年老师对于小说阅读的热情,从而拓宽视野,在教学上能够更近一层楼。(文:吕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