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工作室成员赴前黄高级中学听课学习
4月11日,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开设以“基于‘一个经验’,打造‘生动课堂’”为主题的对外大型教学展示公开课活动,工作室成员聆听学习了步妍、宋梦琦两位老师带来的《夏洛的网》文学阅读课。
步老师对文本解读扎实,对语言分析细致,并注重课内外材料的连接和和语言意义及形式的连接,学生输出效果好,学习成果丰富。宋老师通过开展多样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动觉多种感官,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两位老师的课堂在设计上均能关联课标,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感知角色的性格,深入理解小说“平凡奇迹”的主题,并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南京市教研员邢文俊老师对两节课进行点评。邢老师首先总结了文学作品课外阅读的两种实施路径,分别是导读式和读后感式。导读式主要解决的是“要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读”的问题;读后感式主要解决的是“读到什么、怎么想的、得到了什么”的问题。邢老师表示,两位老师分别采用了导读式和读后感式的路径开展教学,并充分体现了“Link”链接的概念,例如,步老师引入哈利波特的经典例句,以及教材上欧亨利小说《二十年后》的名句,将课内外学习进行链接,激发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宋老师则将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进行充分链接,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小说中角色的语言来判断人物性格。此外,两节课还充分体现了“Involvement”卷入的特点。即学生与教师的多感官卷入,以及多技能的卷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感。邢老师表示,课堂中教学的卷入程度越高,学习效果越好。最后,邢老师就课外拓展阅读给出了三点建议。首先是关联,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关联课标和教材;其次是拓展,对文本进行深入挖掘,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和文化意识;最后,教学应充分体现评价,在组织架构上要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并注重评价内容、主体、方式的多元性。
师生互动,教学相长,释疑解惑,思维发散,深层思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贯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本次公开教学研讨活动搭建了探讨交流的良好平台,也为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的机会,让工作室成员们受益匪浅。(文:潘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