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热点专训-特殊地貌等高线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常州市第三中学 李丽萍
一、教学目标
1.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2.理解等高(深)线的主要特点。
3.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4.等高线地图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南京六校模拟卷中5-7这一组题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分析是高考地理能力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特殊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又是一个难点,如火山、风蚀蘑菇等,近期的高三复习与做题中,我们遇到一些特殊地貌等高线图,学生觉得有些难。
一、火山
火山是岩浆活动中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锥状形态山体。火山停止喷发后,火山口内常积水而形成火山湖,如我国长白山顶的天池就是著名的火山湖,火山湖一般面积小、深度大。
例1 图1是某种地貌的等高线图,该种地貌最有可能是 。
解析:图中等高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由示坡线可知海拔由四周向中心升高,但中心处海拔又降低,故可示意为锥状火山,中心为火山口,其剖面图如图2所示。
二、地上河
地上河也称悬河,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形平坦,水流变缓,加上河道弯曲,水流不畅,以及中上游来水泥沙含量大等原因,泥沙在河床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人们为了防洪而加固加高河堤,从而成为河床底部高于河流两岸地面的“地上河”,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河段等。
地上河河床底部高于河流两岸而低于两侧大堤,剖面示意图如图3,等高线、等潜水位线如图4,地上河的等高线也可以如图5所示。地上河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潜水位,河流永远补给地下潜水,其等潜水位向下游弯曲。
例2. 图6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请据图说明河流甲、乙段的典型特征。
解析:图中河流甲、乙段等高线分布符合地上河等高线特征,故示意为地上河,等潜水位向下游弯曲,河水补给地下水。
答案:甲、乙河段位于平原上,水流平缓,是地上河,河水补给地下水,无支流汇入。
三、凹坡、凸坡、等齐斜坡
等高线地形图中关于两点间的“通视”问题,是学生难以理解和容易出错的一个知识点,了解几种坡的等高线分布特征有助于突破这一难点。
凹坡是坡度由大到小(先陡后缓)的坡,等高线分布特征为先密后疏;凸坡是坡度由小到大(先缓后陡),等高线分布特征为先疏后密;等齐斜坡是坡度变化小的坡,等高线分布均匀。
例3 :图7中,从A点观察a、b、c各点,不能观察到的点是( ) 。
解析:a点所在坡面Aa,其等高线间距沿A→a由密到疏,应为凹坡,转化为地形剖面图如图8,凹坡Aa之间完全通视;b点所在坡面Ab,其等高线间距沿A→b由疏到密,应为凸坡,转化为地形剖面图如图9,可知,凸坡Ab两点不通视;c点所在坡面Ac,其等高线间距沿A→c分布均匀,应为等齐斜坡,转化为地形剖面图如图10.可知,等齐斜坡Ac两间完全通视。答案:b
四、风蚀蘑菇、“女王头”
风蚀蘑菇和“女王头”成因各异,但形态相似。
风蚀蘑菇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孤立岩石经风沙侵蚀而成的蘑菇状岩体。靠近地面气流含沙粒较多,磨蚀力大于较高处的气流,以致岩石成为顶部大、基部小的风蚀蘑菇。水平节理发育或下部岩性较上部软的岩石更有利于它的形成。其景观图如图11.
“女王头”位于台湾东北海岸“野柳公园”内。一群由于风化作用和海浪侵蚀而形成的海岸怪石,其中以“女王头”最为著名,其景观如图12.
例4: 图13为我国西北某局部地貌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据图回答1—2题。
1、图中P等高线的数值为 ( )
A、711米B、712米C、713米D、714米
2、图示局部地貌可能是( )
A、风力侵蚀地貌 B、风力堆积地貌
C、流水侵蚀地貌 D、流水堆积地貌
解析:图中等高线等高距为1米,由等高线地形图绘制方法可知P等高线数值为713米;由等高线数值递变规律和分布特征可知该地貌形态顶部大、底部小,再结合该地貌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可判断为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蘑菇。答案:1、C 2、A
五、岱崮地貌
“岱崮地貌”是2007年8月我国新命名的一种岩石地貌,是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过去在地貌上称之为“方山”。“崮”的顶部平展开阔,锋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面有陡到缓,远处观望,像是戴着平顶帽子的山头。“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石灰岩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经过侵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种外力作用,形成外形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山壁如削、峭壁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地貌形态。其景观如图14.
例5:图15等高线表示一中岩石地貌,该种地貌是( )
A、广西“乐业天坑” B、山东“岱崮地貌”
C、广东“丹霞地貌” D、云南“喀斯特”地貌“
解析:图中等高线由四周向中心递减,先稀疏后密集,中心附近有陡崖,中心处平坦,符合“岱崮地貌”的形态特征。答案:B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拙见,图中提供的图片不清楚的地方还请大家谅解。希望能给同学们一些帮助。
【教学反思】
1.特殊地貌等高线图不同于一般的等高线,存在这特殊性,以一组试题为案例引出其他特殊地貌,并进行等高线的判读,值得研究,可以帮助学生以后遇到类似问题后不再茫然不知所措;
2.从景观地貌-等高线绘制-等高线特征(形状、大小、疏密)的概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实现有效教学;
3.二轮复习阶段,以学生问题为切入点寻找相应的专题进行复习,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