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第 1 课时
课标要求: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城市发展的方向。
教学目标 | 1.通过材料、区域图,认识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2.以焦作市为例,综合分析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条件及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焦作市转型发展的措施。 | |
教学重点 | 1.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措施。 | |
教学难点 | 1.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问题; 2.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措施。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导入 | 【播放视频《太极圣地,山水焦作》】 “焦作,景色美不美?看了视频后,心动吗?是不是很想亲临此地去感受自然美景与人文魅力。” 【展示焦作地图】 “我对焦作市最初的印象还停留在“煤炭大市、百年煤城”,但是现在的焦作市已经焕然一新了。今天,我们一起走近焦作市,看看这个曾经“因矿兴城”“矿竭城衰”的城市是如何转型发展,一跃成为综合经济实力强的“山水城市”。” | 观看视频和地图,初步了解焦作市。 |
新课讲授(一)
| 焦作因煤而建,19世纪中叶开挖时,煤炭储量达91亿吨。煤炭公司的工人则在焦作形成了自己的居住区、商业区。焦作这个昔日的小镇至此已具备了城市的基本构成元素。像焦作这种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称为资源型城市。 除了焦作,大家还了解哪些资源型城市吗? 【展示焦作地图】 请同学们来描述一下焦作市的地理位置。 这样的地理位置,对焦作市的经济发展有何帮助?” 焦作市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历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展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示意图】 【小组活动】探究焦作市各阶段的特点? 【教师总结】 兴起期:19世纪末,焦作大规模开采煤矿,修建铁路,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提高煤炭外运能力,扩大市场,相关产业和人员集聚。从1956年建市之初,焦作市就以煤炭工业为基础,快速成长。 繁荣期:20世纪80年代,焦作市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的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产业规模和城市规模渐趋稳定。 衰退期:自然资源渐趋枯竭,或市场明显转移,产业规模缩减,城市可能陷入萧条。但如果创新路径合适,城市可实现持续发展。 |
同桌交流,“辽宁阜新、内蒙古包头、云南个旧……”
“焦作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临黄河,毗邻郑州市。” 同桌交流,“临近黄河,水资源丰富;距离郑州较近,受郑州辐射带动作用强。”
小组交流讨论。 |
新课讲授(二)
| 【过渡】繁荣期的焦作市城市人口较多,城市规模渐趋稳定,但是产业结构较单一,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为主导。这样的城市发展有何弊端? 下面,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焦作市煤炭产业的衰落过程。 【教师总结】 提问:焦作市在衰落期可能面临哪些问题? 【教师总结】 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共同特点: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 【过渡】截至2017年,我国国务院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占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的26.3%。以焦作市为代表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该如何转型发展呢? | “随着自然资源枯竭,焦作市的发展会受到制约,经济衰落。”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梳理时间线,完成表格。
同桌交流,思考问题。 “产业结构单一,难以及时开发可替代产业;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政府财力薄弱;失业人员增加,社会矛盾突出;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
新课讲授(三) | 为了解决因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众多问题,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世纪末,焦作市利用优势资源和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型主导产业,开始了转型发展之路。
【教师总结】 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展示焦作市生产总值柱状图】 通过转型发展,焦作市的国民经济从低速徘徊走上快速发展轨道,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 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本组提出转型发展措施。 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焦作市在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化工及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及高新技术等产业。 大力发展旅游业: 1999年,焦作决策“把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进行培育” 。2001年,着力打造“焦作山水”等旅游品牌,利用独特的地质地貌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焦作市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是全国粮食高产区之一,所产小麦、玉米品质优良。
|
课堂小结 | 焦作市经历了四个阶段,兴起、繁荣、衰退、再生,“因矿兴城”、“矿竭城衰”,通过一系列措施转型,成为“山水焦作”。 | |
作业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依据课标要求,本节内容以焦作市为例,围绕其发展条件和面临问题,探究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方向,重点落实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这节内容以《太极圣地,山水焦作》的旅游宣传视频作为导入,视频中如画一般的景色迅速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打破了课堂的沉闷,调动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紧接着再介绍传统印象中的焦作市,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学生思考,焦作市是如何衰落、如何振兴的。在知识点讲解环节,增添了高考真题,以练促讲,对标高考,帮助学生了解高考考向。
整堂课教学流畅,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取得较好反响,但本节课仍存在如下问题:
1、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详略不当。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区域比较的相关知识,不需要再花费较多时间带领学生复习,应该把这节课的主要时间放在焦作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转型措施上;
2、过渡环节不自然,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有些生硬,应该再多推敲,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3、问题的设置缺乏递进性和难度。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措施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应该由学生自己观察现象,提出疑问,自主探究结果。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自己讲得太多,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