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际关系圈
政治心理组 刘峥琪
【主题说明】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达成两个教学目标。
目标1是从心理健康知识角度提出的认知达成性目标。关键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作为社会人,我们离不开与别人的交往,这一点通过心动时刻的“人际剥夺”实验达成,进而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状态及作用,这一部分通过心旅导航前半部分的理论知识达成。
目标2是从心理健康常识的角度提出的认知达成性目标。关键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心理体验活动“我的人际关系圈”,探索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在活动中体验、反思,尝试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
【教学目标】
1.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状态及作用。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
【参考教案】
一、教学准备
1、作好学生分组工作。6人一组为宜。
2、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准备相应数量的A4白纸。
3、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纸盒,用于小组内匿名分享时投放纸条。
二、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 设计意图 | 过程 | 时间 | 建议 |
心动时刻 | 通过了解“人际剥夺”实验,帮助学生意识到作为社会人,我们离不开与别人的交往。 | 1、呈现沙赫特的“人际剥夺”实验。 2、请几个同学回答:(1)你愿意报名参加这个实验吗?为什么?(2)如果你参加了这个实验,你估计自己居住的时间有多久?跟实验结果比起来,你认为有哪些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实验结果。 3、教师总结:沙赫特的“人际剥夺”实验充分地验证了作为社会性的人,离不开与别人的交往。就像吃饭、睡觉一样,人际交往也是人的一种需要,如果双方在相互交往中都获得了各自的社会需要的满足,相互之间才能发生并保持接近的心理关系,反之则发生疏远或敌对的关系。 | 8分钟 | 在呈现“人际剥夺”实验时,可以先只呈现实验前半部分,暂时不呈现实验结果,接着就提出问题(1),随后再呈现实验结果,提出问题(2),以这种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 |
心旅导航 人际关系基本理论知识 | 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状态及作用,为接下来的心理体验活动:“我的人际关系圈”做理论铺垫。 | 1.教师由心动时刻的总结,引出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心理关系,进而给出人际关系的定义。 2.教师向学生展示图1人际关系状态 及其相互作用水平,逐一简介人际关系的不同状态:零接触、单向注意、双向注意、表面接触、轻度卷入、中度卷入和高度卷入。 3.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讨论列举日常生活中人际状态的案例,随后每个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在班级分享。 4.教师提问: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 5.教师总结人际关系的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生活幸福,有利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 10分钟 | 1.人际关系的定义点到为止。 2.每组讨论列举日常生活中人际状态的案例,教师可到每个小组聆听。在班级中,各小组代表分享时,教师适度给予反馈,也可组织小组之间相互反馈。 3.对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生活有哪些作用”这一问题的回答,可在班上找几位同学回答后,再总结。 |
心旅导航 心理体验:我的人际关系圈 | 教师带领学生探索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进行反思。 | 参考学生用书,教师给出指导语: 1.在一张A4白纸的正中央处画一个小的实心圆点来代表自己。 2.以这个实心圆点为中心,由内向外依次画三个同心圆。 3.“一级人际圈”:把他们的名字(或呢称)写在靠你最近的那个小圆圈内。越是知心的人,他(或她)的位置就越靠近“我”。 4.“二级人际圈”:把他们的名字写在第二层的同心圆环内,对你越重要的人,他(或她)的位置越靠内。 5.“三级人际圈”:把他们的名字写在最外层的同心圆环内。 6.在所有的圆环外,留着或多或少的空白地带,你需要把它们尽量填满。 7.小组内匿名随机分享: 小组内每位同学认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当他们逐渐出现在你的“人际圈”中时,你体验到了什么?(2)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圈产生了哪些反思呢?(3)你最感激的人有哪些?为什么特别感激他们呢? 小组成员以匿名的方式将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写在白纸上,每个成员将自己的白纸对折后投放到小组的纸盒内。 挑选一至两位小组成员作为代表,随机抽取纸盒内的白纸,并在小组内匿名分享纸条上的内容。 8.教师提问:在现实生活中,就算是在双方深度卷入的情况下,他们已经发现的共同心理领域大于相异的心理领域,彼此的心理世界高度重合,情感融合的范围覆盖了大多数的生活内容,但是每个人都保留自己最隐私的部分,人与人之间只存在多大程度上相一致的问题,而不存在完全相一致的情况。基于以上内容,请大家思考: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你的人际关系状态呢? | 20分钟 | 1.为了更好地熟悉和理解“我的人际关系圈”活动,教师可提前自我体验一下。 2.教师每给出一步指导语,需要给学生留出比较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和作画,并到每个小组进行观察,确保学生正确理解了指导语。 3.由于小组讨论与分享的内容比较深入和个人化,因此在这一部分不提倡在全班分享讨论,教师可以留意每个小组的匿名随机分享情况,如果有必要,可以加入到某个小组。 4.针对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这一问题,可由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作为一个课后作业。 |
心灵牧场 某某,我想对你说 | 让学生在课后用他们自己觉得恰当的方式向出现在人际关系圈中的特殊重要他人表达想说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进一步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 |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对于那些出现在你的人际圈中对你而言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他或者她,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请在课后用你觉得恰当的方式向他们表达你想说的内容,并记录下来。(记录表格见“教学延伸(四)”)
| 2分钟 | 可在下一次课堂学习正式开始前,找几位同学在班级里分享自己的课后作业。 |
反思:
1、教学思路比较清晰。设计巧妙,按照:激疑一一明理一一反思一一实践行动的预设开展,教学效果比较好。
2、情景材料选择适当,情景激疑法使用到位。重点攻破自然而然,水道渠成。巧妙的设置情景,顺利的过渡到下一个活动中,为学生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意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另外,生生互动,任务驱动的效果很好。
3、在本节课中,我使用了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使本课充了趣味性、新奇性、针对性。
4、本节课中我大胆的对教材进行了选取整合,为学生扩充很多课本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这样扩充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恩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同时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1、课堂语言表达有些随意,不大规范;
2、课堂中的设问存在欠缺,从而导致学生思维过于宽泛,出现了预设外的答案,导致课堂导向偏离的趋勢;
3、处理最后一个知识点时简单仓促,没有作以展开式的处理,这样落实到宁生具体行动中的能动就会大大減少,从而使教育引导作用大大削弱。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不断探求其中乐趣的同时,我也要不断在教学实战中丰富和完善自己,便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
评课:
赵俊:本节课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息息相关,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心理学的大量研究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都已证明,正常的人际交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人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幸福快乐的必要前提。帮助学生了解关于人际关系的基本知识,深入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温惠红: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安排清晰明了,过渡自然,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首先,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人际交往重要性的关注。然后,引导学生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再通过“我的人际关系圈”活动,引导学生深入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
杨春玉:本节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际财富的珍贵,懂得珍惜自己的人际财富,学会感恩。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出难点,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和谐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