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生物>>工作总结>>文章内容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01-1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皋磊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研组工作总结

在学校教师发展处的引领下,本学期生物教研组围绕基于科学素养培养的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展开了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生物组的教学教研也在稳步推进,取得一些成绩,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主题式“每周一课”开课活动

按照学校和教师发展处的要求,落实了教研组的常规工作,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每月安排一次教研组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钻研教材、精心预设,互相听课磨课。利用每天在一起批改作业的时间共同研究教学反馈情况,反思、总结,不断完善、提高教学技能。“每周一课”成为组内成员相互学习的平台,在听评课的过程中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本学期教研组主题式每周一课活动围绕“基于科学素养培养的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展开。以下是“每周一课”的汇总情况:

皋  磊

1节校内公开课

史佳丽

1节校内公开课

凌祎丽

1节校内公开课1节校际公开课

黄  博

1节校内公开课1节校际公开课

徐双双

1节校内公开课

程  翱

1节校内公开课1节校际公开课

程佳燕

1节校内公开课1节市级公开课

王梦琦

1节校内公开课1节校际公开课

二、常州市生物教研活动

本学期开学初,生物组承办了常州市区高二年级生物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常州市生物教研员丁静主持,田家炳高中徐业义老师为特邀评课专家,全市高二年级教师及部分高一和高三老师参加活动。活动以江苏省奔牛中学胡晓燕老师和我校青年教师程佳燕老师同题异构教学的方式,两位教师深度参与到新高考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中,有效提升两校教研水平。课后,正高级教师徐业义老师对本次活动做出了精彩点评,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授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教学内容详略得当,通过活动设计和材料分析,有效促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此同时,丁老师依据两校这次的研讨课例所展现出来的学科建设工作问题,针对常州市各校生物组建设、学校教学教研工作作出了进一步细致指引和建议。

三、常州市名师导教活动

本学期生物组教研组长皋磊老师被聘为常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名师导教”导师,同时皋老师还成立了联盟校首批校名师工作室,带领导教学校及联盟校青年教师一起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指导并服务于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更好引领青年教师成长,打造教师团队骨干力量,成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团队,生物组组织多次名师导教活动即名师工作室活动,有来往于各校的听课评课活动、对外公开课磨课与开课活动及读书分享会活动等。

以校际交流为例,10月份生物组程翱老师与戚高中张秀坤老师开设了同题异构公开课《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11月份生物组徐双双老师和戚高中盛依玲老师的同题异构公开课《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12月份戚高中那艳涛老师和正行中学郭玥老师的同题异构公开课《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等等。通过同题异构,引导青年教师对自己及他人的教学行为和专业成长进行分析与反思,关注教师间差异,充分发挥这种差异的资源作用,了解教师发展中的需求,借助名师导教团队力量获得改进的信息,增强自主发展的意识。引导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开展课程整合、学科核心素养、学科关键能力等专题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提升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

四、基于名师工作室的绿色生态课堂展示活动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讨“三新”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生物组开展了基于校名师工作室的绿色生态课堂展示活动。来自戚墅堰高级中学的那艳涛和正行高中的郭玥两位年轻教师以《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为主题开始同题异构展示课。那老师通过创设学生用双氧水清理伤口这一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并以此情境为主线,将课本实验贯穿其中,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巧妙地拆分为两组小实验,便于学生掌握“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依据现象提出相关问题,并进行实验证据、数值证据的收集与分析,形成基于生物学证据阐述生命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郭老师以一副对联引出中国传统文化——酿酒,进而进入有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科学史的讲解,设计实验验证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的分解速率实验中,用硫酸铜溶液代替氯化铁溶液,土豆匀浆代替新鲜肝脏研磨液,也能得到较好的实验现象。评课专家徐业义教授进一步指出,实验创新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有一定的必要性。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实验现象的动态生成,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现象,发散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对于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寻求其他学科帮助,做好学科之间的融合,及时解决,并形成及时记录“教学新发现”的良好习惯。

五、“党建双培”联合同题异构听评课促教活动  

11月29日,为推动学校“党建双培”工作,落实将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将青年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的工程目标,生物组组织来自北郊高中、戚墅堰高级中学及常州市第三中学的三位教师围绕光合作用开展了课堂教学活动。生物组凌祎丽老师及刘慧新老师根据本节内容展开教学,一方面,将书本的科学史整合,划分成多个实验探究模块,分别是实验探究一“光反应过程”和实验探究二“暗反应过程”。另一方面,将课本实验进行了创新,用展现鲁宾卡门、卡尔文实验,给学生活动单去设计实验、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张秀坤老师以生活中的现象来设计探究实验,到通过实验探究来重建色素的相关知识为主线,从定性实验到定量实验,将课堂串联起来。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设计的过程,各抒己见,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同学们受益匪浅。丁静老师评价三节课是有深有浅,难度适中,但在某些实验具体操作上还需好好总结反思。本节课以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入,由现象到本质,由宏观到微观,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也给其他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探究课的范本。

六、常州三中生物组岗位练兵活动

新时期高考评价体系的改变不断激励着教师从评价教学内容转变为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解题讲题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一套好的试题能有效测量学生的素养达成情况以及教师的专业素养。

10月28日,生物组进行了“解题讲题”岗位练兵比赛,进一步提升了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解题讲题能力,推进大单元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次比赛包括限时解题、模拟讲题两个环节。解题比赛中,6名参赛选手认真审题、仔细解答,表现出较高的业务素养和解题能力;讲题比赛中,选手们尽情发挥自身优势、挖掘教材、掌握学情、娓娓道来。本次比赛,让青年教师们在训练中磨砺自我、发现不足,在比赛中总结策略、互相学习。生物教研组坚持贯彻三尺讲堂、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始终关注着青年教师的成长。本次比赛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七、高一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展

结合学校特色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生物组面向高一学生开展了校园盆景校本课程。校园盆景不仅是一门校本课程,更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门课程。本学期,生物组校园盆景课程教师还邀请三中校友园艺师张阿福先生参与其中,张老师亲自指导了几名教师一些关于园艺盆景的基础知识,带领教师对三中校园的盆景现状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为校园盆景校本课程的发展提供了理论知识和研究思路。“盆景是追求师法自然的艺术,是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之一,以树木,山石等为素材,经过创作者的构思设计,艺术加工,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有生命的艺术品”。校园环境建设,不仅要创造明亮的教室、图书馆等硬件条件,更要为这些莘莘学子创造宽松的软环境,来实施并引导对学生们的德育教育。盆景作为校园建设的一部分,通过对每一盆盆景的不间断的雕琢,剪去繁枝、存其精髓,把自然美、人工创造的美有机融合于一体,把这种美展现于极致。把校园盆景创作和欣赏作为学生们的一种新的德育培养模式,不仅使学校办学特色得以凸显,为学校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还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想象和创造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