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地理>>工作总结>>文章内容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01-0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刘婷婷

在校长室、师发处、课程处的指导之下,地理教研组依据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尊重规律,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开展教学研究,群策群力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组内自主学习

教研组及时整合课表,周三上午在学生阅览室进行大集备与各备课组的小集备,积极开展新课程研修活动,主动随时开展教学讨论。全组统筹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各类活动,认真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结合研究需要,集中学习了多篇文章,文章主要是阐述核心素养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变化,核心素养下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培养核心素养中的应用等。教学设计方面主要是从大单元、多版本融合、情境教学入手,做到有设计、有活动、有互动、有针对性

2.专家引领学习

本学期,常州市高中地理正高级,特级教师李万龙老师,常州市地理教研员朱志刚老师和顾松明老师多次来校指导。组内目前有四位老师在李校长的名师工作室学习,李校长对青年教室基本功的指导,朱老师提出的教学设计理念,顾老师对组内教师专业发展的细致规划,都让全组老师受益匪浅,在专家的引领下,组内工作有序、健康、高效的开展,中青年教师在教学、教科研、班级管理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3.同行听课学习

    本学期市高中地理教研员顾松明老师组织了多次高中各年级的研究课,各校也相继开展了对外公开课,常州三中、常州五中、新桥高中和戚墅堰高中的联合教研活动也有序开展。组内教师积极到省中、一中、二中、五中、北郊、新桥等多所学校听课学习,集体研讨,其中既有精细的专题复习课,也有新情境下的概念新授课,还有以学生学情为主导的试卷讲评课,许多节课的设计令我们耳目一新,思路大开。

二、主题活动,助力成长

1.有序开展课题研究

《指向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情境教学设计研究》,作为教研组新的研究课题,由胡方晓、刘婷婷老师主持,通过层层选拔已顺利通过常州市教科院的中期评估。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将大单元的理念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精心设计,认真研究,将课题研究应用到教学中去,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带入课题研究,以研促教,以教促研。

2.扎实落实“每周一课”

教研组以大单元情境教学为主题开展 “每周一课”,教学研究活动与主题研修活动相结合,有序进行听课、说课、评课活动,并及时上传学科网。本学期共开设市级公开课2节,校际公开课4节,校级公开课10节,在磨课、开课的过程中,全组老师全员参与,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课例分析方面均获得成长。

3.深入研究新高考、新教材

面对新高考的变化,面对我校选择地理的学生占绝大多数的现状,面对现行新课本知识面广,但知识衔接不到位的情况,我们逐步形成了高一至高三教学的系列化,不同内容和同一内容的不同难度分别在哪个年级哪个时段进行教学,我们都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今年高一年级我们把地理1和原来在高二授课的选择性必修1两本书同时下发,穿插授课,但没有刻意提高难度,更多的还是提高教学的生活性和趣味度;高二年级,我们着力做好初中区域地理和高中内容的衔接,提高教学的难度和深度;高三年级,我们重点研究2023届高考指向,把握高考动态,研究高考素材和问题情境,提高教学的广度和匹配度。

4.承办各类教研活动

为深入推进《常州市教科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实施,加快教研方式的转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8月29日上午,在教研员顾松明老师的组织下,我校承办了常州市期初教研活动,新老师在活动中讲述了对即将开始的教师生涯的期待,各校教师分享了不同年级教育教学的方法经验和个人感悟。

为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教学研究交流,探讨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推动多版本教材的融合,创新大单元教学设计,10月12日常州市第三中学、常州市第五中学、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与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联合举行以“指向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为主题的同题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三中武晨旭老师和五中朱爱菊老师分别开设了公开课,收到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初中和高中是中学地理教育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为促进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的有效开展,10月19日上午市教研员朱志刚老师与各校七年级地理教师齐聚常州市第三中学,以《气候类型的判读》为案例,共同探讨初高衔接教学的新策略。

为搭建利于工作室成员成长的交流互助平台,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促进培育优秀地理教师队伍。11月24日上午,李万龙省级网络名师工作室活动在我校举行。周腾禹老师开设了公开课,李万龙校长做了精彩点评。

5.市级比赛获奖

  在常州市教科院组织的高三教师解题竞赛中,李丽萍和武晨旭获得一等奖,代梦云获得三等奖;在常州市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优秀作业设计方案评选活动中武晨旭获得三等奖;在常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双减教学案例评比中陈冉获得一等奖。此外本学期胡方晓、张燕楠、孙秦玉还分别开设了市级讲座,获得了教研员和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

6.青年教师板图板画基本功比赛

2022年11月9日,地理组7位青年教师进行了板图板画比赛,本次比赛的内容是中国轮廓图+长江、黄河+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选手们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依次进入弘毅楼五楼教室进行绘图。7位青年教师赛前认真准备,赛中高度重视,每个人都发挥出了自己的优势。张佳怡老师图例清晰,内容清楚准确,图形比例得当,美观大方;张燕楠老师轮廓清楚,图形简洁、准确、美观、大方;武晨旭老师内容丰富,基本功扎实。

当然,因为平时大家课时都比较紧张,准备的时间也比较少,在绘图时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三位评委经过商议后,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1.地图要美观:地图比例要准确,图例简单明了,大面积的区域用浅色稀疏底纹,图形中内容不能过多或过少;

2.轮廓要完整:中国轮廓,尤其涉及到一些敏感区域一定要完整,台湾岛、海南岛、钓鱼钓赤尾屿、南海诸岛、西南边界、阿克塞钦边界、九段线等;

3.细节要关注:海陆分界线、河流、不同气候类型都要用不同的颜色标注,杭州湾以北和以南海岸线的曲折不同等;

4.内容要科学:气候类型要参考新版地图册。气候成因方面,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要画出亚洲高压、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阿留申低压,画出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热带季风气候要画出北回归线、西南季风、东南信风、东北季风;高原山地气候需画出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祁连山等;温带大陆性气候需画出大兴安岭、太行山等。

三、任重道远,奋力前行

1.由于地理选修的学生急剧增加,本组教师的课务繁重;而我校学生良莠不齐,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找到一条适合我校学生地理学习的方法与课程体系,还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

2.地理特色活动的开展难落实:在高二地理选修班开展的“图识天下”活动,由于合格考时间的重新设置,导致本学期高二教学时间及其紧张,加之我校选修学生的急剧增加,正在重新设计比赛方式,调整补充竞赛试题。

3.随着青年教师的明显增加,如何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是地理组未来发展过程中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