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数学组在学校工作思路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课改精神,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为目的,以教法探索为重点,努力提高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不断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集全组教师的创造力,努力使数学教研组在有朝气、有创新精神、团结奋进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数学组内大部分是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也有不断开拓创新的中年教师。组内教师始终保持着优良的传统,是一个团结的集体,组内的气氛融洽,人际关系和谐。教师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促进。在和谐的气氛以及人际环境中,组内教研氛围浓厚,志学严谨,彼此之间经常开诚布公地交流,探讨问题,为每位教师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宽松、融洽的环境。
一、组内建设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全组老师认真学习学校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并及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在实际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得到贯彻和落实。每次教研活动大家都踊跃发言,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困惑或经验、建议,全组老师一起积极热烈探讨,对改进教学水平有很大程度的启示和帮助。
2.积极开展每周一课,提升教学水平
本学期每位老师积极开展“每周一课”,以备课组为单位,执教者认真备课、上课、反思,听课教师认真听课,集体评议,我组教师每次听课后都能进行很认真地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有突破,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方法的渗透等等。每次的开课,我组都将老师上课的情景及时记录,反馈给上课老师,提高自身的上课特色。每次的专题研讨,每位老师都能认真的做好准备,研讨时都能即时记录其他老师的内容要点,便于借鉴和学习。相互研讨,共同促进,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本学期侯卫婷,张刘成,范云,刘红艳,郭影影,徐雨成各开设了一节校际公开课并获得一致好评。
3.做好常规检查,强化教学管理
全组教师认真学习、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及各项制度要求,落实在实处。数学教研组一贯重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各个环节都符合规范化的教学要求。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的环节,让集体备课由“形式化”转为“实效化”,努力促进个人备课质量得到提高,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在学校的青年教师常规教学检查中大部分老师的教案能按照学校要求的规范来写,即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等;并能于课后及时记录教学反思和学生的作业反馈。每次检查完毕,教研组长都能把检查的结果反馈给每位教师,让其能及时改进自己的不足,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教科研
1.组织好每月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周四下午)。结合学校的研修活动,围绕理论学习、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公开课等形式进行,为大家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使组内形成良好的教研学习风气,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积极参与市教育局、教科所、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多接触、了解外界动态,积极学习他人先进经验,不闭关自守。
2.积极开展各项课题研究工作,由张刘成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基于深度学习从学科单元走向学习单元的高中数学实践研究》2022年1月立项,在本学期中完成了相关课例的研究并有论文发表;由范云和刘红艳两位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可视化教学案例研究》2022年2月立项,本学期中完成了相关课例的研究并有论文发表; 由候卫婷老师主持的市级备案课题《高中数学HPM案例的二次开发和实践研究》,在本学期中完成了相关课例的研究并有论文发表同时通过了中期评估。
3.老师们积极发表论文,略有收获,张刘成老师发表论文《 从学科单元走向学习单元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实践探究》;徐雨成老师发表论文《论数学核心素养下如何落实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蔡建华老师发表论文《一类含绝对值函数问题的求导策略》;刘红艳老师发表论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可视化教学设计—以“几何体的外接球”为例》。
三、青年教师培养
1.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校成长营活动:“小组主题论坛活动”,我的舞台我做主,每月一次,由组员自己承担,邀请嘉宾参与。本学期共开展了4次成长营主题论坛活动,青年教师收获颇丰。
2.师徒结对:师父严格要求徒弟,坚持每周至少听课三节,每周至少和徒弟交流谈话一次,徒弟遵循要求每天听课,主动和师父交流,并认真研究本学科的教学。
3.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岗位大练兵活动,本次活动的成功举行,进—步调动了各青年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教师之间相互切磋、展示才华提供了平台。本次比赛不仅促进了青年教师熟悉高考命题方向,把握高考命题规律,了解高考考点,更新教学理念,深化课堂改革,更促进了青年教师的角色转变,换位思考,亲身体验应考的心理状态,对教师今后的教学备考有更明确的指导作用。
时光的脚步带领我们走过了一个充实而忙碌的学期。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身上肩负的重任,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开拓进取,迎接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