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22-2023第一学期每周一课(陶佳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2-12-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倪红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教学设计

导入:宣传画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为什么1978年会成为中国的起跑点?

一.寻·新生之路——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月)

(1)背景:1978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它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2)召开:197812月,在北京召开。

(3)内容:展示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中的相关内容,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思想:

实事求是,确立马克思主义路线

②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

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意义: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知识回顾: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几次?实现了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遵义会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2.平反冤假错案

(1)原则: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2)表现:

    ①“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②国家还纠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落实各项政策。

3.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6月)

(1)内容: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意义: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4.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

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走·发展之路——改革开放进程

1.开始实施

(1)对内改革:

①农村先行

背景:当时农村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公社挫伤农民积极性

内容及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渐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②城市推进

背景:当时城市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企业缺乏自主权

内容: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总结:对内: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对外开放:

    1980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逐步深化

1982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7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提问:当时中国国内外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

1992 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十四大”做了重要思想理论准备(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④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2000 提出“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2001 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稳步推进

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到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三、行·统一之路——“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构想

(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

(2)内涵: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3)实践:港澳回归。

 ①19977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②199912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台湾问题

《告台湾同胞书》→九二共识→汪辜会谈→《反国家分裂法》→习马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教学反思

本课基于大单元教学的线索,以“寻·新生之路、走·发展之路、行·统一之路”为主题,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进行教学。本课以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过程为主线,结合历次重大会议以及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项问题和解决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和内容,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结合港澳回归和两岸关系的发展,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首先,不同于教学单元,大单元教学是在一个完整的“大任务”驱动下,组织成一个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完整”的学习事件。在教学设计中,还需进一步明确大单元教学的主题与主线,进行更加精准的主题设计,串联起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过程。其次,本课在史料运用上,大多采用了文字史料,还应选用多种史料来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此外,在讲授“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时,仅仅讲述了“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以及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台湾的统一进程,对于其中的细节缺乏描述,不利于引导学生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相关视频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

                 

 

 

 

界史前史》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