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改革开放
课题 | 伟大的改革开放 | ||
学习目标 | 1. 通过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进程和三个阶段的转折点,深刻领会改革开放是一步步向前发展的,认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2. 通过具体化的案例深入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理解改革开放对中国、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意义,坚定继续走改革开放的信心,理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 ||
教学重难点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及重大意义; 运用具体案例阐述改革开放的意义 | ||
课时 | 一课时 | ||
教学过程 | 创设情境 | 问题探究 | 设计意图 |
导入课程 课前播放《春天的故事》。上课初展示深圳改革开放前期、初期同现在在地区生产总值、人口的变化,展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外汇差异和货物进出口总额的变化。
新课学习
改革开放的背景 展示70年代中国与美国GDP差异、中国与西德工业生产差距,播放70年代中国与东南亚的差距。
改革开放的进程
展现“大包干”材料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
展现材料:改革过程中虽进行市场经济改革,但市场经济改革出现一些新问题,这些新问题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改革和开放变化之图
改革开放的意义
展现改革开放前后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变化的图片,播放《从“有票”到“无票”的变化》
播放改革开放前后中国GDP在世界排名的变化。引入毛主席诗词“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材料:从国际来看,部分国家存在贸易保护主义,疫情对中国对外经济的影响依然存在;从国内来看,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的利益面更广,难度更大。 | 课前播放的歌曲名称是什么,反映了哪一个城市的变化。 哪一事件深刻改变了深圳? 改革开放为什么能够改变那么多,为何伟大?
学生通过材料和视频思考当时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围绕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条线,通过设问从何领域开始改革,在农村改革就可以了吗?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32了解第一阶段的开放之路。
改革应建立什么样的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阶段的改革重点有没有发生转变?对外开放格局有什么进一步发展?
改革中遇见的新问题有何特点,如何应对?
我国改革和开放如何一步步变化?
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改变是什么?
系列变化说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变得怎么样?
分小组讨论今天还需不需要进行改革开放? | 导入本节课学习的主题——伟大的改革开放
以中国与国外的差异揭示当时需要改革的必要性,十一届三中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明确改革开放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统一,第一阶段改革和开放在一步步打开格局,,了解改革的重心不断转移和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格局。
围绕问题导出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阐明改革开放在第二阶段的新变化,即改革重点和开放格局的变化
以新问题引出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仍需扩充,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
通过小结改革重点的转移和开放的逐步发展,得出改革开放是一步步发展的。
引出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引出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以中国综合实力变化分析出改革开放深刻影响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在党的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理解“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坚定走改革开放之路。 | |
教学反思 | 本节课设计的案例符合课程内容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正确展示和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改革开放的意义,引导学生认同对走改革开放之路的必然性,引导学生认同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深刻改变,认同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参与度较高,学生分组讨论的积极性较高,但对于部分问题的设计还有待进步,以符合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规律和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 ||
评课记录 | 杨春玉:本节课以“改革开放何以伟大”为总议题,以深圳发展为引,层层深入,剖析改革开放的缘起、进程和影响。授课教师板书大气,循循善诱,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设计精当,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卢艳伟:本节课引入自然,授课环节环环相扣,知识点讲解精确,活动环节设计妥当,使学生能够非常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