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校际交流>>文章内容
《北洋军阀统治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倪红娟 城乡牵手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2-11-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倪红娟

大争之世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导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这一课,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你们对这一时期的印象。老师用的词语是——大争之世。

这也是充满着各种矛盾斗争的时期,例如民主与专制之争,民族压迫与抗争,经济与社会的变化,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争之世——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教学新课】

目录:

一、民主与专制之争

(名词解释)

北洋:清末指奉天(辽宁)、直隶(河北)、山东沿海地区。

军阀:拥有武装部队,并能控制政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北洋军阀:以清末组建的北洋新军为基础的军人势力集团。袁世凯是北洋军阀的领袖,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很快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1912.3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了专制独裁之路。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和奉系为主的几大派系。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一直在为维护民主共和制而斗争,今天我们就以民主和专制为线索梳理一下这两个阶段的历史。

 

 

 

 

 

 

 

 

 

教师:请同学们说说在袁世凯统治时期的民主与专制斗争事件。(学生讲述填写内容)

1. 袁世凯统治时期民主与专制之争

 

 

教师:护国战争爆发后,袁世凯众叛亲离中黯然下台,取消帝制,很快郁郁而终。但是,民主共和就能真正实现了吗?不能。因为北洋军阀中再也没有人能像袁世凯那样能够统御整个北洋派。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发展为军阀割据与混战的局面。

图片: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

教师:请同学说一说军阀割据时期的民主与专制之争

2. 军阀割据时期民主与专制之争

 

教师:在如此乱局之下,面对段祺瑞破坏约法,拒绝恢复国会之举,孙中山试图依靠西南军阀发动护法运动,结果如何?失败了。他痛心辞职,发表通电。

请同学们阅读通电内容,并谈谈你怎么理解这则通电?

材料:“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

                             ---摘自孙中山《辞大元帅职通电》(1918年)

思考:你怎么理解孙中山的这则通电?(为什么说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西南军阀为什么拥护孙中山为大元帅?

①西南军阀只是借孙中山的名望(与北洋军阀)争权夺势,不是真心参加护法;

②南北军阀串通后,西南军阀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

③军阀并不是能依靠的革命力量。

教师:中国的革命应该依靠谁呢?怎样才能拯救中国?孙中山在捍卫民主共和屡战屡败,依然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

【思考】观察图片信息,分析这一时期的政治有何特征?

特征:

军阀混战和割据

政治上分崩离析

人民生活困苦

二、民族压迫与抗争

以上我们了解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内的政治状况,那么北洋军阀是如何处理外交关系的呢?有受到民族压迫,也进行了抗争。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趁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向袁世凯提出控制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据理力争,提出“能挽救一分,即收回一分之权利”,但最后被迫签下“中日民四条约”。日本侵略势力在满蒙、山东得到巩固和扩展。为了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中国参加了一战。

播放视频:纪录片

教师:十四万劳工,只有十一万回国,还有三万人永远长眠于法国北部索姆省华工墓地。所有的墓碑,都朝向东方。纪念碑碑文由中法文字刻着: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法国捐躯的中国劳工和战士。三万同胞没有白白牺牲。

中国参加一战有何重大意义呢?

①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②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也为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提供了依据。

尽管这一时期政治上分裂割据,军阀混战,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却欣欣向荣,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三、经济与社会之变

材料: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 年 8 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 148 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 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 117 434 500 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

——《第一回中国年鉴》,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根据材料,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有何特点?

①新注册工业公司和投资总额增长迅速;

②众多行业得到发展;

③产业结构上,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以轻工业为主)。

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1.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1.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教师:为什么称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为短暂的春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曲线图,1919年迅速萧条。但是,即使短暂,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工人阶级如何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为后来爆发的五四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过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民国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2.社会生活之变——除旧布新

教师:通过这些图片,同学们概括一下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除旧布新,文明开化。同时,生活习俗的变化也意味着人们的思想在发生转变。

袁世凯剪了辫子,是不是真心拥护共和呢?再来看一张照片。

四、新旧文化之争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这张图片,袁世凯祭孔典礼。思考袁世凯为什么要举行祭孔大典?

生:因为他想复辟帝制。

教师:帝制与儒家思想什么关系呢?

: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的思想武器。

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教师:先进的知识分子陈独秀也看穿了袁世凯的计谋,所以他把中国不能实现共和的原因归结为什么?旧思想的束缚。所以,他决定怎样拯救中国呢?思想启蒙,发起新文化运动。所以,北洋时期,新旧文化产生了激烈的碰撞。

1.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1)兴起标志:

2)代表人物:

3)主要阵地:

4)旗帜:民主与科学

教师:大家请看,这是谁?富兰克林。就是那个放风筝实验揭开雷电之谜的人,也是参加起草《独立宣言》和1787宪法的人。他是科学和民主的结合典型。用他来做青年杂志的封面人物再合适不过了。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我们用三提倡三反对来概括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内容。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

阿毛:“爸爸呀,你当真看着我饿死吗?”┄┈

王举人:“阿毛,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死后第二天,县太爷派人送来“贞烈可风”四个字的一方匾额。

                                                         ——《新青年》

教师:同学们来阅读新青年杂志里的一个故事。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作者想表达什么思想?

学生:中国的封建礼教吃人,要废除封建礼教,宣扬民主自由。第二个内容是:提倡新道德,批判旧道德。所谓旧道德指的是什么?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甚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胡适认为文言文是封建思想的载体,因此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两首诗,说说你喜欢哪一首,说明理由。

学生:喜欢第一首,有韵味。

学生:喜欢第二首,看得懂。

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角色扮演:选择其中一个角色,谈谈你对《新青年》杂志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北洋军阀:不想看( “异端邪说”、“洪水猛兽”)

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动摇军阀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前有没有做新文化运动这样的思想动员?没有,所以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

传统文人:看不起( “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

          批判传统儒学,反对文言文,提倡民主科学与文学革命

青年学生:想多看( “良师益友” 、 “多多益善” )

          传播新文化,新道德,推动思想解放

补充:除了《新青年》,当时还有什么杂志也在传播系思想?《浪潮》等等。说明新文化运动还对报刊

补充:请一个女同学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婚姻自由、妇女解放、家庭革命。

底层群众:看不见( “不识字”、 “听不懂” )局限于青年知识分子,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总结:北洋时代是一个充满着斗争与矛盾的时代,请同学们从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方面概括一下这个时代的特点。

左边一列是传统社会的特征,右边一列是现代社会的特征,这说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在新旧碰撞中孕育着新的希望,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政治上,孙中山虽然未找到救国道路,但是却激励了有识之士再继续为救亡图存而探索,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工人阶级壮大,为五四的爆发和中共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切都预示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最后我们用一段话对这个时代进行总结: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一个激荡、起伏、发展的社会,是近代以来变革最剧烈的时代,是进步发展的时代。当然,这一时代不是完美和理想的时代,而是一个过渡的时代,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新与旧,中与西,先进与落后,进步与反动,传统与现代并存,反对外国侵略与向西方学习同在,各种矛盾纵横交织,呈现出一个极端混乱的时代。

【教学反思】

一、教学主题的确定。因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与斗争。因此把主题设定为“大争之世”,一级标题设定为“民主与专制之争”、“民族压迫与抗争”“经济与社会之变”“新旧文化之争”。遗憾的是第三目没有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标题,破坏了主题的一贯性。

二、新旧教材的转变。关于袁世凯签订《中日民四条约》,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的表述是:“经过谈判,袁世凯最终于1915年5月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侧重于强调这一历史事件是“一定程度上的民族抗争”。三河口中学的衡老师认为北洋军阀时期的统治特点是投靠帝国主义,引起了我的反思,北洋军阀与帝国主义的关系比较复杂,有相互依赖也有斗争,因此要帮助学生辩证分析。

三、问题设计是否恰当。考虑到高一学生的历史基础,重点关注了问题群的设计,注重给学生搭建梯子,降低难度。但全课没有难度较大的问题,可能导致课堂深度不够。

四、活动设计是亮点。为了激发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的思考,我设计了“角色扮演”这一活动形式,让学生分组扮演“军阀”、“传统文人”、“学生”、“底层群众”四个群体,谈谈对《新青年》杂志的看法。学生讨论热烈,回答比较积极,但可能因为借班上课的缘故,与试上课的效果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五、对教材的详略处理。因本课内容多,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相当于旧教材三节课的内容。在处理教材时严格按照课标要求,一节课完成一课的教学任务。因此把重点放在北洋军阀的特点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上,北洋军阀的统治以填写时间轴的方式简略处理。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