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艺术>>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22-2023第一学期朱冬健每周一课(10.18)——《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
发布时间:2022-10-1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敏

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美术鉴赏

第四单元   无声之韵——建筑艺术

主题三:

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

常州市第三中学  朱冬健

教材分析:

课意在通过以古建筑的保护与现代人居环境的营建作为学习主题,以问题驱动为策略,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建设,关注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探讨如何协调两者关系,进而认识构建人城市和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积极树立正确的立场在观察分析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陶冶审美情操,唤醒学生保护传统与自然的意识和态度

学情分析:

前期课程中已学习了中外古代建筑艺术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对中西建筑的分类和艺术特点有所了解了。经过一段时间美术知识的熏陶,已渐渐形成具有审美情趣的眼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了解传统建筑与时代环境历史文化的关系认识构建人城市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具备保护文物遗产的意识和态度。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古建筑保护议题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探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遇到问题的复杂性,加强综合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城镇的保护与发展和每个公民相关,通过课堂专题鉴赏与课后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树立公民意识,参与社群建设,唤起积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认识传统建筑在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的意义,对古建筑、古村落古城的保护与开发有较中肯的见解,对营造新时代的和谐人居环境有创造性的想法,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思考如何协调传统建筑保护与城镇建设的关系认识对传统古建筑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

难点在强调古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同时,如何正确认识其在设施与功能上的局限性了解如何在新的城镇建设中延续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

教学过程:

议题:传统建筑在城镇化进程中是否还有保存的价值?

1.试想:如果你拥有足够的能力,在现代城市中,你想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

——现代人居,我们经常听到生态宜居

无生态不生活

我们需要的宜居

城市环境……社区生活……小区布局……住宅内……

很显然,传统建筑由于阴暗、潮湿、卫生环境不佳等,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

2.传统建筑与我们的城市特色又密不可分。

例如:(师生互动,老师说地名,同学们说想到的地方。

说到苏州,马上我们就会想到苏州园林” ……

说到北京,我们马上会想到故宫 ……

另外,说到福建,我们会想到被誉为东方城堡福建土楼,它是方与圆结合的完美诗篇……

所以,这些我们熟悉的古代建筑文物。在很多时候承载的是一个城市的历史信息,沉淀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它是城市的文脉和灵魂,大多时候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特色。

3.在现在城市大规模的建设开发中,关注城市建设很重要!

被拆!在上个世纪末,北京旧城在城市快速发展中,一些文物建筑无法避免地遭到了些破坏。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建筑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的珍惜之处在于不可再生性,一旦毁坏则不可能复原。

古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是前人给予我们的馈赠,它们具有深层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议题二:那么,我们该如何协调中国当前城市发展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呢?

1.内外有好多优秀的例子值得我们借鉴。
例如:(1《巴黎城市轴线的延伸与新区建设》

2)中国早在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

具体表现在重视环境整体的经营。

a.江苏常州就有保存完好的春秋淹城遗址为证

b.《考工记》中记录的《周王城图

c.改造较为成功的北京平安大街改造工程》

由此看出,在城市开发的过程中,关键是如何对传统古建筑的进行保护传承!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
什么是古建筑?
我们要保护什么样的古建筑?
怎样保护才最合理?

1.关于古建筑

古建筑包括历史地段文物建筑两部分我们要保护的是文物建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指出:文物建筑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例如:我们的首都北京,就是历史名城。)

所以,文物建筑不但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还也有文化价值、情感价值、被继续居住研究和游览等实用价值

2.那么对于古建筑,合理的保护应该是怎样做呢?

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内罗毕建议》,旨在保护历史城市与建筑,明确提出了历史城区的概念。

3.保护是鉴定、防护、保存、修缮、再生的过程,其中再生通常指功能更新,主要为了适应现在的使用功能,对原有建筑进行适度的修缮。

议题三: 和谐的现代人居环境应该是什么样子?

老师:设问进入课题:

1.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存在什么矛盾?

2.怎么协调这种矛盾?

1.城市建设开发对古建筑的破坏

图片讲解:北京四合院状况

2.我们该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和古建筑保护?

北京吴良镛先生的菊儿胡同新四合院 为我们提供了很很好的案例。

 

方法一:精心保护文物古迹《苏州周庄古镇区保护计划》

完全保证古建筑的原貌

方法二:对古建筑进行合理改造 《北京菊儿胡同》

保证古建筑的外观,根据现代生活方式改变内部需要

方法三:新建筑与历史环境相协调 《法国卢浮宫》

让新建筑与古建筑相协调  

议题四:为什么要构建人、城市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我们应该怎样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诗意家园?

中国传统建筑建造的现代转换,强调人、城市、自然的和谐绿色发展观。

例如:《东梓关村回迁房》  

《流水别墅》赖特1936年—1939美国匹兹堡  

诗意栖居,需以科学的城市规划理念为指引

云南独宗格古城的松赞林寺,无论是体量还是规模,都属于土木结合的巨型建筑,清晨的雾气还没散去,宛如天上宫阙

《人,诗意的栖居》是德国19世纪浪漫诗人荷尔德林的一首诗,后经海德格尔的哲学阐发,成为大家共同的向往。 追求“诗意栖居”的人居环境境界,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夙愿和梦想!只要我们坚持“诗意栖居”的梦想,坚持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生活的真正融合,一个既富有民族文化特点,又适合现代生活居住;既能满足人的居住需求又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美好家园一定会很快成为现实。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