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地理>>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地理教研组每周一课——陈冉《大气的受热过程》
发布时间:2022-10-1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刘婷婷

教学目标:1. 借助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从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生活中相关地理现象。

教学过程:

师  西游记里面,无论是猪八戒被贬下凡,还是当天蓬元帅的时候,总有一个梦中情人,嫦娥。嫦娥一直是人们心中一个美好的存在。无数的影视剧、小说都描绘了嫦娥奔月这个故事,却鲜少有小说描绘嫦娥奔月之后的生活。

师  她是否幸福?她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子的?和地球上一样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嫦娥生存的环境,是否如想象中的美好·。

师:我们将视线聚焦在月球上。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光。月球表面有十万多个陨石坑,有很多宇宙射线和紫外线。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白天最高温度能达127摄氏度,晚上最低温零下183摄氏度。

师:嫦娥作为一个地球人,活着也是挺不容易的。

师:我们不禁要问:月球上昼夜温差为啥这样大?月面上为何会有那样多的陨石坑?

师:要想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本节内容。板书:大气的受热过程。

师:要想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我们需要先了解几个概念。

师:这是一张太阳辐射能力随波长分布的曲线图,阅读这张图,我们会发现:太阳辐射能量主要分布在三个光区: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区。请大家思考一下:太阳辐射能量集中在哪个光区?

生:可见光区。集中了太阳辐射能量的一半。

师:由于太阳辐射能量大部分集中在波长较短的部分,因此太阳辐射又被称作太阳短波辐射。

师:有物理规律的的,任何一个物体都在往外辐射能量,温度越高,辐射能量最强部分向波长短的方向移动。(曲线峰值像左移动)。与地球表面温度相比,太阳表面的温度太高了。如果太阳辐射被称作短波辐射,那么地面辐射就属于长波辐射,大气也是这样,也是大气辐射属于长波辐射。

师:上节课,我们谈到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我们了解到水汽和二氧化铵主要分布在近地面大气中。

画图。(学生跟着画)

师: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辐射能量,大概约22亿分之一能到达地球。但就是这22亿分之一来自太阳馈赠的能量,对地球上的生物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这些太阳辐射能量能全部到达地面吗?

生:不能。要经过大气层,大气会削弱太阳辐射。请大家思考一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有哪几种方式?

师:吸收,散射、反射。统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削弱作用有三种方式。

师:经过大气削弱以后,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会使地面增温。

师:任何一个物体在吸收辐射的同时,一定会向外放出辐射,地面辐射。大气也会吸收辐射,但是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在近地面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有一个吸收偏好,它们更愿意吸收波长更长的辐射。与太阳辐射相比,它们更愿意吸收地面辐射,因此近地面大气主要靠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这也就解释了对流层大气,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根本热源还是太阳辐射。

大气增温以后,也会向外放出辐射。一部分散失至宇宙空间,一部分还给地面,来弥补地面热量损失。向下的这部分大气辐射我们又给了它一个名词:大气逆辐射,它属于大气辐射的一部分。

师: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如果没有大气逆辐射,地面是不是一直亏损热量,因此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这里要注意,这些过程是同时进行、同时发生的。没有先后。

师:回顾一下这个过程。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学案:第一组负责第一个任务,第二组负责第二个任务,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完成相应任务。

师:任务一:问题点:理由。我们会发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会降低白天气温,晚上热源只有地面了,大气逆辐射就像给地球盖被子,大气逆辐射强,被子厚,晚上地面温度高,气温也会高。这里的高是跟晴天晚上,白天跟白天比,晚上跟晚上比。

师:任务二:问题点。这里验证了一个原理,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地面温度最高,但是地面要把热量传给大气,还需要一点时间。气温最低,下次见到太阳·的时候。

任务三:问题点。·清高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量多于四川盆地。原因:海拔。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多,阴雨天气,天气状况的影响。

师:最后一个任务:问题点:晴天晚上气温低,晴天晚上气温低,被子薄,大气比辐射弱,近地面水汽少,吸的少,放的少,地面热量很快散失,气温低,冷地面。水汽遇冷地面,容易起霜。

师:同时,大气受热过程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应用也很广。怎么做才能增加气温,增加低温,防止作物发生冻害。地膜,地膜功能是啥,减弱地面辐射的,防止地面热量散失。大棚影响的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哪些环节?太阳辐射没有影响,地面辐射就出不去了,增强大气逆辐射的,热量困在这里,增加气温。主要影响大气受热过程哪个环节?

师: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加气温的。

师:正因为地球上有大气,白天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白天气温不太高。晚上有大气逆辐射,大气的保温作用,晚上气温不太低,昼夜温差较少,这也为地球上生命生存与演化提供了条件。

师:月球上没有大气,因此昼夜温差很大,生命难以生存与演化。同时,也是因为没有大气,没有流星现象,流星体被地球捕获,没有燃烧完的会掉到星球表面,会留下很多陨石坑。地球上有大气,大部分流星体都被燃烧了,但是月球上几乎都是直接落到星球表面。月面上有很多陨石坑。关于月面上陨石坑很多,大气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很多其他原因。这里不讨论。

师:了解了这么多以后,你会发现嫦娥在月球上的生活,可能没有地球上那样美好。

师:为了改善嫦娥在月球上的生活,我们可以给嫦娥设计一个广寒宫。

板书设计:(大气受热过程板图)

教学反思:

授课之前,我参考了很多优秀教学设计。我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理解。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沿着我的教学思路,我设计了相关的教学环节,以地球与月球相比较,突出大气的重要性。同时,我关注对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

授课之后,课堂的实际反应让我重新反思我的教学设计。我预想的相关环节,在实际课堂中,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课后,我又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我越发意识到学情分析的重要性。我的学情分析没有做的很好,我的教学设计在和学生对接过程中存在偏差,因此我的课堂效果没能够到达预期水平。课堂上的时间成了绝大部分同学学习地理学科的唯一时间段。因此,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变得尤为重要。且高中有语数外等九门学科,如何让地理课堂迅速抓住学生们的眼球,成了相关教师思考的重点内容。如何能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之后,还能具备发现和处理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语言速度太快,今后课堂中,我要更注重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今后,我的目标仍然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