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政治>>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每周一课(张小洁)2022.9.19组内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2-09-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卢艳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创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

关键能力: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认识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不断强化“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理念,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科学精神: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解读,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国情、走向完善的过程,强化“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理念

3.公共参与: 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的伟大成就、巨大变化,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容、地位和联系;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教学难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容、地位和联系。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阿富汗前总统汗米德·卡尔扎伊:“如果阿富汗有机会重新选择的话,一定会走中国式的发展道路。”,同学们看了有何感受?

学生回答:自豪、激动

总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

活动一:播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视频。学生结合视频阐述:我们和爸妈小学时的生活有何区别?

教师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活动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理论创新成果?

时间(会议)

理论名称

主题

贡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十六大以后




十八大以来




学生结合书本P36-P37内容填写完成表格内容(同桌交流)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展示答案。

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学生思考:上述理论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知识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

活动三:播放重庆山火和美国山火两国的态度差异

学生结合视频思考:

1、中美对待灭山火的态度上存在什么差异?

2、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小组讨论)

知识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说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就不得不说中国速度。

学生举例:令世人惊叹的中国速度!

教师展示:火神山、亚洲飞人苏炳添、高温磁悬浮列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教师展示:重庆山火中的摩托灭火队图片和网友评论。

知识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恩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学生阐述: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活动:结合本课所学内容,点评两位前领导人的观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学以致用:结合本课所学内容,从四个自信中选择一个角度,结合常州本地发展情况,写一段宣传小报。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的政治认同。为了实现该目标,本课结合阿富汗前总统和德国前总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观点导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受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的内容比较庞杂,通过出示表格和范例让学生填写,较好的化解了这个重点知识,但是因为缺乏前后知识的联系,学生的总体反映不是特别理想。

  借助重庆山火和美国山火两个的态度差异,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通过00后摩托车志愿者,感受到自身的责任和重担。

最后,让学生结合常州发展实际选择四个自信中的一个角度设计宣传小报,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转化,同时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评课:

温惠红:导入新课比较合适,但是用中国的实践成果反证阿富汗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后能否成功不合适,需要结合阿富汗的实际情况和国情才能分析。

刘校长: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可以讲解的更加清晰明了,另外课堂上可以结合相应的数据来论证效果会更好。

杨春玉:重庆山火的事例比较贴切,但是设问方面还可以进一步精简。中国的四个自信并不仅仅对中国国内有作用,对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积极影响,可以进一步进行拓展。

朱丽娟:整节课脉络比较清晰,理论性很强,如何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进一步思考。

刘鹏:整节课的讲解需要拔高到更高高度,让学生真正能够对四个自信充满自信。

钱亚琴:课堂比较流畅,学生参与度比较高,设问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打磨。

王思:整节课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较高,但是阿富汗前总统的事例分析需要结合阿富汗自身国情才会比较科学。

刘志:本课内容理论性很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要求较高,所以材料的选择总体比较贴合学生实际,但是像重庆山火的事例可以找更有冲击力的视频。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