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
姓名 胡庆霞 2022年 9月 27 日
学校 | 常州市第三中学 | 年级和班级 | 高一(13)班 | 学科 | 历史 | |
课程题目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
教材分析 |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二单元第7课《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本课通过三个子目(选官制度、中枢政务机构、赋税制度)讲述从汉到隋唐时期的制度演变的全过程,认识从汉到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的特点. | |||||
教学目标 | 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 |||||
教学重难点 | 科举制的创立、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和两税法的特点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 |||||
教学环节与 时间分配 | 教 学 内 容 | 教学设计意图 | ||||
导入:隋唐时期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时期文明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在整合中创新,在创新之后显示了空前的辐射力。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一、选官制度的创新 (一)九品中正制 1.背景 ①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 ②地方大族操纵选拔权 2. 标准 家世、道德、才能→家世 九品中正制度……在其初创之时,犹能“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选拔出有用人才,但后来逐渐被门阀世族所把控,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马凯《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研究》 3.影响:初期选拔大量人才,但后期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 引导学生认识唐朝的繁荣强盛以及其在制度建设方面所体现的创新这一特点
引导学生论从史出,得出结论,了解九品中正制创立的背景和影响
| |||||
二、科举制 1.科举制演进历程 隋文帝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 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唐太宗 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 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2.科举制影响 材料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材料二:“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衣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顾炎武《日知录》
变化与创新 选官方式:由世袭、推荐到考试,趋向公平、公开、公正。 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演变为学识才学,趋向科学和公平。 选官权力:从地方逐渐收归中央,中央集权加强。
二、中央官制的创新 展示三省六部制的动态结构示意图 特点:三分相权;彼此制约;职责分明;节制君权 影响: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对后世影响深远
变化与创新:①节制君权,削弱相权。 ②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益完备。
三、赋税制度的创新 古代民众的义务:“税”+“役” (一)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1.均田制(北魏——唐前期) 创立:北魏孝文帝
材料 诸子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 ——《魏书·食货志》 2.租调制(魏晋)→租庸调制(唐初) 创新之处:庸 租庸调制的影响:保证农时和政府赋税收入。 租(田亩税):粮食 调:(人头税)帛或布 庸:用帛或布代徭 (二)两税法 1.背景:土地兼并盛行——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下降 2.内容 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司马光《资治通鉴》 征税对象——不分主客农商,一律纳税 征税标准——以财产为主 征税次数——夏、秋两季 征税项目——按资产缴纳户税和按田亩缴纳地税 3.影响 材料一 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陆贽《翰苑集》 材料二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白居易《重赋》 影响:两税法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但地主千方百计地把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使农民的负担更加沉重。 征税标准:放松了人身控制 征税项目:简化了税收名目 征税对象:扩大了收税对象 征税次数:固定了收税时间
板书设计 一、选官制度的创新 二、中央官制的创新 三、赋税制度的创新
选官制度的创新 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 中央官制的创新 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 赋税制度的创新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古代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创新!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基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利! |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找到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信息提取能力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通过结构示意图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三省六部各自的职责以及三省的运作形式。从而得出三省六部制度的特点和创新之处。进而辨证的看待三省六部制的影响,涵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 | |||||
教学反思 | 1. 多尝试主题式教学 2. 在学生自主阅读时要给足学生阅读的时间 3.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对重难点问题要分配较多的时间 4. Ppt同层级的内容字体和颜色要统一 5. 在板书的同时要分配给学生相应的任务 6. 要紧扣五大核心素养,将五大核心素养贯穿到平时教学实践中 7.内容设计要具有逻辑性,要善于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