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下午,政史组2022年9月主题论坛活动在弘毅楼三楼教师阅览室举行。政史组刘峥琪老师聚焦生涯规划,以“遇见个性的自己”为主题,分享了关于性格评估的心理学知识,讲述人们在衡量和描述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性格类型,帮助老师们更科学有效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首先,刘老师介绍了人格的起源、定义和相关人物。通过三种不同的代表性职业:侦探、医生和作家为切入点,引出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性格测试工具—MBTI,它是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性格评估工具。
接着,刘老师向老师们具体分析了MBTI的两种态度—内倾和外倾,以及思维及其对应的情感、感觉及其对应的直觉这四种功能。例如,第一种是我们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程度以及自己的能量被引向何处的能力。其中,外向型关注自己如何影响外部环境,将心理能量和注意力聚集于外部世界和与他人的交往上,就像聚会、评论、聊天。而内向型比较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自己的影响,将心理能量和注意力聚集于内部世界,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就像独立思考、看书、避免成为注意的中心、听的比说的多等等。
分享过程中,刘老师还穿插探索性问题:你是善于思考的INTP,是充满冒险精神的ESTP,还是善于照顾他人感受的INFJ?并点明人格虽然不同,但都具备优势功能、辅助功能、第三功能和劣势功能四个方面,由此组成一个动态的整体。强调在引导学生做心理测验时要听从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倾向,不要被外界的环境所影响,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
最后,各位老师也提出有关人格与职业的关系和MBTI性格匹配等问题,刘老师也很热情详尽地为大家解答并组织老师们现场施测讨论。通过亲身测验,有效帮助老师们了解MBTI的心理知识,让老师们能够更好缓解在疫情期间的压力,及时调整疫情下产生的负面情绪,引导大家保持积极乐观、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还掌握了一些简便易行的自我心理调适的技巧。(文:刘峥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