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题 |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 ||
学习目标 | 1、懂得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2、阐明唯物史观和生育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3、明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4、阐明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懂得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价值。 | ||
教学重难点 |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正确认识苏联东欧的剧变。 | ||
课时 | 一课时 | ||
教学过程 | 创设情境 | 问题探究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图片:戈尔巴乔夫 新课学习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根据表格,同桌交流
朗诵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柏林墙倒塌,一夜之间使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遭到重大挫折。面对这样的现实,一些人对科学社会主义丧失了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
在《国际歌》中结束本课。
|
是否了解这个人物?
活动1:(思考)从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探寻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有哪些?
活动2:阅读教材P12的探究与分享,填写下列表格。这样的问题和影响能不能一个国家自己解决? 活动3:(同桌交流)从他们的实践中,请你猜测一下,马克思和恩格斯会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朗诵《共产党宣言》的节选内容
有人认为:诞生于19世纪的科学社会主义不再适合现代的发展了,而且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现实也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已经过时了。活动:(讨论)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
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活动:(同桌交流)请你谈一谈对这两个没有辜负的理解。
|
导入新课, 科学社会主的理论与实践
学生阅读材料,找出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通过对表格的填写,清晰看出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位代表人物的设想、途径、结果。
让学生初步感悟空想社会主义的弊端,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力量和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感悟《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和力量
根据视频,结合历史,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有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发生错误。坚定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念。
学生感悟历史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社会主义生机蓬勃、前途无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但走得对、走得通,而且必将通往更加光明的未来! | |
反思 | 本课从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逝世引发复杂评说导入新课,苏联的解体是不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是错的,从而进入正题。分三个部分:一、思想有来源,现实为导向,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二、理论到现实,一国到多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有起有落;三、立足国情,坚定信仰,社会主义不会辜负中国!通过几个活动的设计,学生的参与度、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整个课堂有理有据、有张有弛;有理论的学习,更有情感的升华。 | ||
评课 | 张小洁:这节课框架体系清晰,课堂呈现的师生互动,自然流畅,最后的开放型题目,很有情感升华的意义。 陈兴兰:充分体现了一个有经验的成熟教师的风采,整节课设计非常巧妙,讲课很精彩。 杨春玉:本课亮点很多,非常精彩。如:用戈尔巴乔夫导入新课,后来又呼应了前面,使学生对苏联解体有更深刻的理解,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朗诵的环节,朗诵不宜太长,朗诵后再赏析,由情到理,更符合学科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