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语文>>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热身卷试卷讲评
发布时间:2022-06-2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孙乘风

热身卷试卷讲评之作文讲解教案

乐文玉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作文讲评,回顾旧专题知识,巩固强化写作方法。

2、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3、  论证方法的恰当运用。

二、 教学重点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及论证方法的恰当运用。

三、 教学难点

论证方法的恰当运用

四、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古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感叹过:“旧句时时改,无妨说性情”而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也曾说过:“捻断数茎须,才得春风又绿江南岸”好的文章词句,是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无数次修改才得来的。上节课我们练习了一篇材料作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行讲评。

二、作文讲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22年5月5日,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指导和帮助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市东园隆重开幕。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回望百年,青春向党。忆往昔,张太雷、恽代英、蔡和森、邓中夏……一批批先进青年栉风沐雨,负重奋进,用青春热血开创青年团新阵地;看今朝,“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边防英雄陈祥榕、“北京明白”的航天人高健、“我的眼睛就是尺”的运动员王濛、“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的援鄂护士刘家怡……一批批当代青年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以坚实步伐追逐新时代中国梦。

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当代青年与时代发展论坛”即将举行,你受邀作为全市学生团员代表参会,发表以“负重前行”为主题的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材料分析】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层分析

本次作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培养奋斗精神,厚植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材料有三层。第一层回顾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00发展历史,5月10日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作文选材不避热点,考生对此类材料不陌生,有话可说。强调“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明确青年团在党的关怀、指导帮助下茁壮成长。暗含百年以来,中国共青团始终跟党走、跟党奋斗,与党同心,为了人民的事业,把青春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中。

第二层回顾百年伟大征程,不管是过去革命时期,还是现在建设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楷模,他们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以坚定步伐追逐新时代的中国梦,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有一个个具体的青年榜样引导考生思考,当代青年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三层次是写作任务和情境要求,请考生以学生团员代表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主题是“负重前行”,任务明确,主题突出。考生在写作中要考虑到演讲稿的格式和场景要求。要明确是在“当代青年与时代发展论坛”上的讲话,要考虑受众的身份,受众的需求和向受众传达的信息。自古以来,青年的命运都与时代紧密相连,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始终有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信念,始终有着“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期待。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与时代、民族、国家休戚相关。所以,演讲稿中要体现当代青年的思考、胸怀、视野和格局。(看清题干要求,明确任务指向,应该是高三学生必备能力。

2、【审题立意】

(1)命意揣摩

考生需要建立问题意识,读懂材料尤其是材料中隐含的核心指向——负重前行的积极作用,主要引导考生去思考:在今天时代发展和自己将来的人生选择中,重负的积极作用将如何体现,或者如何认识这个积极作用,这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具体体现。

(2)核心概念

“负重”之“重”,可以是外在压力,也可以是重大责任;可以是历史使命,也可以是时代要求;可以是党对团员的要求,也可以是青年对自己的要求。总体可指向三个大的方向:个人、集体或他人、社会或国家,考生最好把个人和时代的发展、国家的前途联系起来。

同谁“负重”?为谁“负重”?“负重”的方向是什么?“负重”的意义在哪里?如何“负重”?如何“负重”而砥砺前行?

“前行”的价值既可以是个人的成长进步,也可以是国家的发展革新。

(3)问题建立

为什么要在今天讨论这个问题?在当前谈这个话题主要针对什么?作文要有对象感和针对性,要言之有物。“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无不在引导我们思考,眼下青年中也有畏难怕苦,意志薄弱,只做看客,惮于前行的现象,唤起这些人的“使命意识”意义重大。

(4)立足材料

这是材料作文立意必须遵守的铁律,每年都有一些考生因为对命题材料解读不准确而得低分,着实让人为之惋惜。在审题时务必坚持“关键词+整体性”的原则,也就是说审题既要关注材料中有无关键词,同时要思考材料的整体指向,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思考。比如材料的背景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青年楷模均指向“青年与时代,使命与国家”这一维度;“你”作为团员代表的身份意识、以“负重前行”为主题的演讲任务,这些均应在行文中整体兼顾。

(5)参考立意

综上所述,结合写作任务和要求,本文的材料主旨意是在2022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的时代背景下,当代青年应明晰自身角色与使命,向青年楷模学习,矢志不怠,负重前行。

 

教学反思:高三的学生对于材料作文的写作已经有了较为扎实的基础。但是,在考场有限的时间里,学生缺乏对材料仔细地审题过程。这节课,就带着学生仔细分析材料,分清层次,理解材料的内涵,做到准确审题。在这个基础上,归纳出最符合的作文立意。通过这样的过程,帮助学生找到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在考场上有的放矢,写出不偏题的佳作。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