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遵守诉讼程序
开课课题 | 10.2严格遵守诉讼程序 | |
教学目标 | 解析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特点和程序。知道起诉及法院受理诉讼的条件和程序。 明确诉讼的基本程序,增强严格遵守诉讼程序的法治意识;提高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能力。 | |
教学重点 | 了解起诉、应诉的含义,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原则,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开庭审理的含义、地位。 | |
教学难点 | 理解刑事诉讼经历的阶段,二审程序。 | |
教学方法 | 议题式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活动内容与目的 |
一、新课导入 | 案例引入:“一场抄袭引起的风波” 2022年6月2日,学生A君在翻看作业时期发现同桌B君与自己的答案高度相似,认为其存在严重抄袭行为,严重侵犯自己“著作权”。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样日常生活中我们同学们一些矛盾、摩擦是否也可以套用我们的法律知识来解答呢? 引入总议题:严格遵守诉讼程序 | 通过学生在学生生活中一个常见的实例以小见大的导入新课,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
二、新课讲授 | 议题一:遇到抄作业——我该怎么办 B君认为,两人作业又不是一模一样,你凭什么说我抄袭,没有证据,你这样说严重影响了我在班级的声誉。 议学任务: (1)结合所学知识,思考A君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2)阐明你选择的方式及其理由。 教师总结:同学们面对权利的侵犯,在合法合理的基础上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要勇于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结合学生采取的方式复习解决纠纷的方式并强调诉讼的特殊地位。 |
议题二:议题二:坚决抵制抄袭——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面对B君的无力取闹,A君十分气恼,最终选择的向校长“告状”,但校长却将此事交由班主任处理。 议学任务: (1)A君为什么可以去“告状”。 (2)为什么校长要把这件事交给班主任处理。 (3)面对学生的“告状”,班主任应该怎么处理。 教师总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予以审判。而本案属于村民委员会组织对基层政府的行政行为不服,应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因此,本案由平谷区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 通过学生小组探究活动,借用校长和班主任不同职务的区别,才阐明不同级别不同区域的法院管辖权。
| |
议题二:议题二:坚决抵制抄袭——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班主任葛老师得知此事后,十分气愤,并打算着手处理。首先让A君将详细的事件过程用纸笔描述出来,并通知B君。 提问:为什么要采取这种做法呢? 教师总结:人民法院登记立案后,要将原告提交的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被告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答辩状,再由人民法院把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 | ||
二、新课讲授 | 议题三:独创班会庭审——判决如何彰显正义 刘老师听闻此事后,想起最近班级同学正在学习的法律知识,打算开启一场独特“班级庭审”。 议学任务: (1)“班会庭审”如何开展,有哪些环节。 (2)A君或B君对“判决结果”不服怎么办。 (3)如何保障“判决结果”的公平正义。 教师总结: 一审结束后,当事人不服一审裁判的,有权提起上诉,启动二审程序。二审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的程序,二审裁判是终审裁判。法律还规定了审判监督程序,用于纠正生效裁判的错误。 | 学生小组探究分析,如何开展一场庭审,必须经过哪些程序。 对于判决不服等法律常识的掌握情况。 |
三、课堂小结 | 尽管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存在诸多差异,但是无论在哪种诉讼活动中,当事人都依法享有广泛的诉讼权利,承担相应的诉讼义务。在起诉、应诉、审理、判决等各个阶段,司法机关、当事人等均应当严格遵守诉讼程序,合理运用证据规则。司法机关依法查明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公正裁判案件,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 |
四、板书设计 | 略 | |
五、教学反思 | 本课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高,但是存在问题,以该案例为为线索与实际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虽然贴近的生活化,但是一定程度上拉低了专业化,科学化。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案例的选择进行一定的加工,使其更加契合学科教学的需要。 |
评课:
陈兴兰:课题设计新颖,结构紧凑,时间分配合理。
刘鹏:案例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活动涉及趣味性,学生参与度较高。
李文伟:情景创设新颖,设问的讲解到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目标。学生活动中师互动良好。
朱丽娟:课题设计奖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相关的生活事件去推论和解释法律规定,解决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