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手为本,成妙手之妙
——杨春玉思政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工作室首次活动纪实
为更好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6月15日上午,杨春玉思政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工作室在德润楼三楼会议室开展第一次活动。活动围绕工作室基本情况介绍、工作室成员自我介绍、基本功参赛评赛交流、下阶段具体工作安排四个部分进行。
首先,工作室领衔人杨春玉老师介绍了工作室的基本情况。通过建设同伴互助的教研文化、建立专业引领的成长模式、培养能力卓越的骨干教师,让工作室成为专业合作的共同体、青年教师的互助社。结合常州市中小学教坛新秀评选条件,杨春玉老师又从理论指导、课堂研究、写作协作、对外交流等方面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她结合自身的专业成长经历,为成员们推荐了《课堂观察》一书,启发成员们以专业听评课为抓手,将教育理论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随后,来自常州市第三中学的钱亚琴老师、刘志老师、王思老师,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的陶倩文老师、常州市西夏墅中学的秦香雪老师,分别围绕专业发展情况、个人成长计划等作自我介绍。同时,他们就个人感兴趣的研究点、个人专业成长的困惑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不仅了解了各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共同探讨了成员们关心的各类问题,而且拉近了成员们之间的距离。成员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
接着,杨春玉老师就5月刚刚落幕的常州市区高中政治基本功竞赛进行参赛评赛交流。她首先介绍了我校3位参赛成员的备赛活动和比赛过程,然后着重对第三轮模拟课堂的比赛表现进行点评。她指出基本功比赛要需要久久为功,从内容上来看,要思考如何处理教材的问题,从形式上来看,要思考如何处理素材、如何选择议题、如何设计情境、如何设计学生活动、如何设计教师活动等问题,希望各位成员分析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夯实基本功,提升教学力。
最后,杨春玉老师对下阶段的具体工作作出了细致安排。力求通过实施工作室的五个“一”工程,即每周一个精品课件、每月一次集体研修、每学期一节研究课、每学年一篇好论文、每周期一次大提升,促进教学方式的改进,助力青年教师的成长。杨春玉老师希望成员们都能够保持思政教学的热情,以思政教学本手为本,成思政教学妙手之妙,在专业成长道路上行稳致远。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杨春玉思政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工作室将高效落实工作室年度活动计划,在领衔人的引领和指导下,成员们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成为学校名教师、业内好教师。在总结中反思成长,在规划中展望未来,成员们也表示出对下一次工作室活动的期待。
(文: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