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 已知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
(1)求证:B为钝角;
(2)若ABC同时满足下列4个条件中的3个:①
;②
;③
;④
.试确定这3个条件,并求b的值.
【试题情境】
以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不等关系为背景,考查正余弦定理等问题。
【必备知识】
正余弦定理、三角形中已知特殊角三角函数值求角。
【关键能力】
条理清晰的代数证明,不重不漏的分类讨论,解二次方程。
【学科素养】
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
【解题思路】
第(1)问:证明钝角问题,对条件可以化边,也可以化角,结合三角形中的角B余弦值为负得证;
第(2)问:由4个条件中满足3个,分4类解三角形,可以正弦定理、也可以余弦定理,其中3类得到矛盾,只有①③④满足,从而解得。
【学生错误】
第(1)问:①利用正余弦定理转化时,正余弦定理不交待;②得到后,未写出
,就直接
为钝角;③由
,不写
的范围,就直接
为钝角。
第(2)问:①理解题意错误,只选了其中3个解得结果就结束;②没有思路,逻辑混乱;③否定第二个条件,理由不清楚;④由正确一组求解时,解二次方程出错。
【教学反思】
新高考试题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重视对数学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题的基础性体现在第一小题上,作为证明题应推理有据,不能直接应用结论,教学中要重视简单的代数推理证明。
本题的综合性和创新性在于第二小题,“结构不良”题是一类新题型,需要较强的综合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在平时教学中除典例的讲解,还要有一定的训练,重视书写表达。
例2. 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
,
,
,△BCD的面积为
.
(1)求的值;
(2)求边BC的长.
【试题情境】
本题以平面四边形和三角形为载体,给出三角形一条边长、三个角以及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主要考察学生运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求值,以及利用正余弦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另一条边长。
【必备知识】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等。
【关键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等。
【学科素养】
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等。
【解题思路】
思路1:
第(1)问,由的余弦值求出相应正弦值,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把求
的正弦转化为求
与
和的正弦,运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求出结果;
第(2)问,在内,由正弦定理求出
,再结合第(1)问的结果求出
的正弦值,然后利用
的面积求出
,最后在
中用余弦定理求出
。
思路2:
第(1)问,过点B作AD的垂线把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再求出相关的边角得到
的正弦;
第(2)问,过点B作CD的垂线,把也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求出相应的边长,最后通过勾股定理求出
。
【学生错误】
常见错误1:在用两次余弦定理,组成方程组求另外两条边,求出了两解;
常见错误2:在求与
和的正弦值时出现计算错误;
常见错误3:在求的正余弦时诱导公式用错,虽然最后结果求出
,但实际上前面求出了错解
;
常见错误4:第(2)问中在最后一步中,由求BC时出现大量计算错误;
常见错误5:书写潦草,解题不规范,在用公式求解过程中缺少公式的呈现;
常见错误6:不能正确分析两个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不能熟练、恰当的选择正余弦定理求解。
【教学反思】
1、夯实基础、筑牢根基。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为基础,然而学生得分率却偏低。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思维训练,课堂中多渗透如何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去解决问题。
3、网课后遗症明显,后续的教学中适当跟进些补偿性教学。重点知识和重要方法及时巩固、滚动,不断唤醒,防止遗忘;课堂多归纳总结,形成必要的知识体系。
4、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计算能力的培养应常抓不懈。课堂展示必要的计算过程,如公式的整理、变形、化简等。加强算理算法指导,提高数据计算、处理的能力。
5、教学中重视对解题规范的要求,培养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去表达。
6、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渗透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应把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例3. 设D为边AB上一点,满足
,
,记
,
.
(1)若,
,求CD
长;
(2)若,其中
为定值,试用
,
表示
的面积,并求其最大值.
【试题情境】
试题以三角形为载体,借助边角关系等解三角形知识构建多变元等式或函数,通过基本不等式,三角恒等变换和三角函数的性质(也可利用平面几何知识)来处理问题的综合题。
【必备知识】
三角形中的正余弦定理和对特殊情形(垂直关系)的处理,多变元问题中的消元技巧或者基本不等式技巧,三角恒等变换和三角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关键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转化与化归能力(如对二元变量等式的代数变形,对目标的合理转换等),逻辑推理能力(选取合适的边角关系,构建多变元函数;选取合适的模型,应用基本不等式技巧;构建外接圆,以平面几何知识求取最值等),运算能力(三角恒等变换的计算).
【学科素养】
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数学抽象(从边角关系抽象出三角恒等式,从复杂三角形中识别关键边角关系)、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构造合适的函数)、数学运算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本题要求学生灵活的选择函数模型,进行难度较大的三角恒等变换,多变元消元技巧以及三角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等逻辑推理,能考查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解题思路】
第(1)题为常规问题,主要考察学生用三角形边角关系借助正弦定理构建三角恒等式,再通过三角形几何性质求出CD长,属于容易题;
第(2)题给定多变元等量关系,构建
的面积的函数关系式,再通过三角变换,基本不等式,平面几何性质求解最值,属于中档题中的难题。
对于的面积的函数关系式可以通过
的面积,再通过等高来求解
的面积,即答案提供的方法;也可以通过正弦定理求出
,再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直接求出
的面积的函数解析式。
对于的面积的最值:法一、可以通过恒等变换化简得到
,再通过三角函数性质求解最值(答案提供的方法);法二、可以通过余弦定理求出
最大值,从而求出
的面积的最大值;法三、可以用三角形外接圆等角对等边的最大值性质求出
的面积的最大值,再求出目标
的面积的最大值。
解:(1)设CD长为x,当时,
,
,则
,
.
因为,所以
,即
,
所以,得
, …………………2分
所以,即
为
. …………………4分
(2)在中,
,则
,
由正弦定理得,又
,
所以,
, ……………………6分
因此,的面积
,
则的面积
……………8分
.………10分
故当且仅当即
时,
的面积
取最大值为
.…………12分
【学生错误】
(1)由于疫情原因,学生线上学习不够扎实,导致时间不足,所以对本题思考的时间不够多,很多同学粗糙的处理本题,以至于试卷上涂改严重,方法五花八门,很多同学找不到重点,无法入手,失分非常可惜!
(2)多变元问题是难点,也是考试考查的重点,很多同学因为畏难情绪而失分,值得深思;
(3)三角恒等变换的不熟练,不能掌握灵活解题的技巧,导致第二小题失分严重;
(4)格式规范性不够,第二小题中最值成立条件有不少同学忘记考虑,故此失分。所以格式规范有待提高!
【教学反思】
(1)加强基本规范的教学,加强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的训练;
(2)关注近几年高考三角题,深入研究高考三角函数综合题,挖掘高考题的教学价值;
(3)要加强代数变形能力(三角恒等变换,正余弦定理的灵活应用等)的训练,要加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意识的培养;
(4)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合适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5)辨证地看待二级结论,二级结论在多数条件下可以让学生发现命题背景,选择较快的解决方法,但也不能教条地让学生记忆二级结论,死搬硬套二级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