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9日,常州市第三中学物理组全体青年教师在融创楼进行青年教师成长营活动。本次活动由刘文老师主讲。
此前,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到: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以后的高考将会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会设置开放性、灵活性较强的题目。如果还是按照以往的埋头苦读、死记硬背的模式来学习、来备战2022年高考,且在思维上仍然是不擅长变通,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在以后的各种模拟考以及高考中将会极度不适应。另外不得不提的还有:2022年高考仍然是没有对应的考试大纲的。据教育部在此前发布过的通知中就曾明确:自2020年起,不再制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生如需了解试卷结构与考试内容,可沿用2019版《考试大纲》。也就是说,无论是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或者是沿用旧高考模式的省份,唯一可参照的仅有2019版的考试大纲。这也就意味着,备考范围相对较大。如何在有限的备考时间内复习与掌握不同难度的内容,也是个棘手的问题。
策略一:合理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了解新高考真题的试卷框架、难度、题型等,同时还要了解2022年的考试变化,把握高考趋势。只有对高考有较全面的了解,复习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之后,按照考点,明晰知识框架,再依照自己实际掌握情况,合理规划,从而全面展开拉网式复习。
策略二:分类突破基础题,重强化训练常积累。在一定程度上,拉开分差的并不是困难题,而是中难题,也取决于基础题的得分。因而专题训练常抓,常练,常积累,是提升基础题得分的不二法门。经典题,重答题方法勤反思。高三学习,时间有限,忌盲目做题。针对经典题类型化训练是解决薄弱点的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汇报结束后,组内老师就如何应对新高考进行了激烈的探讨,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一定能获得高考的胜利!(文: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