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情境的乙酸教学
李金智 2022.5.13
一、学情分析
1. 学生已经学过甲烷、乙烯、苯、乙醇四种有机物的基本物理和化学性质;
2. 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较为熟悉;
3. 生活中对醋酸有一定的认识,对其物理性质较为熟悉。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反应
2. 难点:乙酸、乙醇酯化反应的实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入
利用黑塔发现醋、发明“酉”化学史,引出问题“调味品醋为什么具有酸味”。结合生活中真实的食醋包装标签内容,引出酸味原因,即食醋中含有乙酸,因为乙酸常添加在食醋中,因此也被称为醋酸。食醋具有酸味,其乙酸浓度约为5%,引出问题1:纯净的醋酸是什么样呢?
设计意图:环节一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醋的发现史聚焦学生视角,激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求知欲。食醋本身是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以食醋中酸味原因为问题,驱动学生思考,进而以乙酸浓度为梯度,引发学生对纯净乙酸的求知欲。
环节二:乙酸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教学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PPT展示】冰醋酸的两种状态下的图片 【问题1】为什么纯净的醋酸既有液态又有固态? 【讲解】纯净的乙酸在16.6℃以下呈冰状固体,俗称冰醋酸 【知识引导】结合生活中对醋酸的认知,引导学生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溶解性) 【过渡】有机物的学习,一般在学习其化学性质前,需要知道其基本结构,根据结构推断其基本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 【PPT展示】乙酸的空间填充模型和球棍模型,引导学生根据模型推出其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 【对比】结合上节课学习的乙醇分子结构,对比学习乙酸的分子结构。从官能团角度出发,回忆乙醇的官能团——羟基,结合乙酸的球棍模型,对比学习新官能团名称——羧基,并结合模型讲解二者的区别。 【讲解】由于羧基中的羟基在碳氧双键的作用下,羧基中羟基的氢原子易电离形成氢离子,强调这里和羟基不电离作区分。基于此原因引出乙酸是一元酸,结合乙酸的分子式提问学生乙酸是四元酸吗?以强调有机物酸注意羧基的个数。 【问题2】醋酸酸性如何?和盐酸的酸性谁更强呢?(分析用盐酸的原因) 【实验1】利用pH传感器测定相同体积相同浓度下二者pH,结合数据分析数据,并以此作为乙酸不完全电离的证据,得出乙酸是一元弱酸。 【过渡】结合乙酸是一元弱酸的事实,进而给出和常见弱酸醋酸酸性比较如何? 【实验2】以生活中常见的制作无壳鸡蛋的实验,通过现象得出结论,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总结】综上所述,得出盐酸、乙酸、碳酸酸性的排列顺序。 【过渡】乙酸作为一种一元弱酸,具备算的通性。提问学生酸的通性有哪些呢?(指示剂、活泼金属、碱、碱性氧化物、盐) 【PPT展示】乙酸酸的通性的体现举例 【过渡】以糖醋鱼配料、酒香不怕巷子深为切入点,引出香味原因——酯化反应 【PPT展示】酯化反应的实质、含义。结合所学的乙酸和乙醇为例学习酯化反应 【实验3】乙酸、乙醇的酯化反应实验,观察并思考问题: 1. 使用的药品; 2. 药品添加顺序; 3. 实验现象; 4. 实验不足之处。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2”原因,对比教材思考“4”的原因。 【讲解】结合实验讲解乙酸和乙醇酯化反应的实质,以分子动画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本质的理解。强调“酸脱羟基醇脱氢” 【总结思考】 问题1:浓硫酸在该反应中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问题2:产物中除了乙酸乙酯,其他还包括?(乙醇、乙酸) 问题3: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冷凝酯蒸气,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溶解乙醇;除去乙酸) 问题4:导管未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防止倒吸) |
思考冰醋酸两中状态的原因
思考并书写乙酸的结构式、结构简式等
认真听讲羧基和羟基的区别
有机酸中几元酸的判定依据 思考、观察实验乙酸和盐酸酸性比较
比较乙酸和醋酸的酸性比较
思考酸的通性
结合生活,思考为什么具有香味
观察实验、思考问题
|
呈现不同形态,引导学生对乙酸的物理性质有直观感受
不直接给出结构式等,加深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
通过对比盐酸、乙酸、碳酸的酸性比较,引导学生对醋酸有更深的认识
以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
五、板书设计
基于真实情境的乙酸教学
一、乙酸物理性质
二、乙酸分子结构
三、乙酸化学性质
1. 酸的通性
2. 酯化反应
六、设计反思
本节课在常规乙酸教学的基础上穿插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例如:食醋的配料、糖醋鱼配料、陈酒香、制作无壳鸡蛋等,从生活的教学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激发学生求知欲。乙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氛围良好、回答问题积极、讨论问题活跃。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较多,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时间;在“制作无壳鸡蛋”环节由于设备原因使得视频不够清晰,处理方式可以换成准备好实验所需药品,课堂中直接使用真实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