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和图文资料,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2.结合实例,学生学会分析不同工业类型的主导因素;
3.通过区位因素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地理因果原理推断思维方法,培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不同类型工业区位选择是难点。
【教学思路】
迁移运用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工业实例-----工业区位选择原理------案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 | 学生活动 | 意图 |
知识回顾 | 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 1.回忆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3.区位理论学习的目的是: (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 (2)农业项目选址分析; | 温故知新 知识迁移 |
新课导入 | 情境导入:展示汽车生产厂景观图,“汽车公司选址变化” 。 工业生产初步认知 | 同学们思考回答问题: (1)1969年汽车公司选址武当山北麓十堰市的原因?2006年该汽车公司将总部迁往武汉的原因? (2)影响该汽车公司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什么? | 列举实例,激发学生思考 |
一. 工业生产基本概念 | 展示工业生产一般过程图 工业生产活动的概念 与农业生产活动比较 工业生产活动的投入—产出过程 | 1.读图3.17工业生产一般过程,思考回答: (1)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异同点? (2)投入的工业生产要素有哪些? (3)生产过程中有三废的排放 (4)产出:各种工业产品,产品要去哪里才会实现收益? | 充分理解工业生产过程 |
总结提炼 | 教材图3.18 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提炼总结:影响工业生产活动的重要因素; | 1.读图归纳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2.对各种工业区位因素进行理解分类; 3.建构工业区位选择的知识结构图: | 明确主干 知识 |
二. 工业区位选择 | 工业区位选择原理 从企业层面,需要获得最高利润; 从区域发展层面,既要有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环境保护,同时兼顾社会整体发展。 | 1.学生阅读教材,学生从经济效益、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层面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2.从经济利益考虑,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工业选址在总成本最低或利润最高的地方。 3.列举不同类型工业区位选择的差异 4.列举不同工业类型,理解环境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 理解不同类型工业区位选择原理及差异 突破学习重点 |
知识运用 | 上海市某石油化工厂选址 进一步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 | 1.阅读教材P66案例“上海某石油化工厂的选址”案例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石化企业的特点,说明影响石化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2)依据工业布局原理,说明上海某石油化工厂选址⑤的有利条件; (3)与上海某石油化工厂选址⑤相比,不选①、②、③、④的理由。 | 培养学生动脑动口,表达能力、学生运用知识能力; 掌握分析工业区位选择因素的一般方法; |
知识拓展 | 活动案例研究 分析顺德家具产业集聚和专业化生产的优势 | 阅读教材P67“活动”图文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1)指出顺德家具产业兴起的主要区位因素;
(2)讨论顺德家具业高度集聚的优势;
(3)说明顺德家具形成分工明确的专业镇的优点; | 集聚及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为后面工业区位选择变化做铺垫 |
课堂总结 | 1.梳理主干知识 2.总结工业区位选择的原理 (1)区域工业发展 (2)工业选址分析 |
明确主干知识 |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教师听课而感觉十分紧张,有些同学说话已经磕巴,需要我不断鼓励。此外在板书的问题上还需要极加强,语言的逻辑性和ppt的序号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