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标分析
试题从结构上看一般由题干和试题设问两部分组成。审题时,首先搜索题目中心词,必要时可采用标记法来提醒自己应围绕着中心词和要求答题;其次审条件限定词,依据条件限定词的内容性质,进行相关知识的迁移、筛选,确定答题范围,罗列答案要点;最后结合解答方式词和内容回答词,进一步提炼,最终形成符合题意的答案。解答综合题是否高效是决定高考成败的关键,按照答题思路进行规范化训练,平时多研究高考真题,不断构建个人的答题模板,就能顺利突破综合题答题的瓶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以高考地理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和要求为指导,通过试卷分析,对一轮复习中的知识点进行复习、补充和巩固,培养学生应变高考的地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评试卷,对学生试卷中的错误率较高的试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做题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评讲试卷,让学生对地理学习更信心,使其对高考更有信心。三、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如何选择解题思路。
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地理的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也已经基本结束,在知识的积淀上,我们初步已经掌握全部的地理知识。那么,如何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考试试卷上的得分点,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习题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解题方法,查缺补漏。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讲解、启发诱导、拓展延伸
五、教学过程
【导入】
进入高三后期的二轮复习,我们进入了一次一次的考试。通过考试一方面能巩固我们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我们的解题技巧和解题能力也在一步步的提高,同时也训练了我们的心理素质。但这次考试也发现了我们存在的问题。那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活动1 答题技巧】
地理非选择题答题是否高效是决定高考成败的关键,只要同学们按照答题思路进行规范化训练,平时多研究高考真题,不断构建个人的答题模板,就一定能顺利突破非选择题答题的瓶颈.
1.科学审题
试题从结构上看一般由题干(情境材料)和试题设问两部分组成。审题时,首先搜索题目中心词,必要时可采用标记法(如添加着重号)来提醒自己应围绕着中心词和要求答题;其次审条件限定词,依据条件限定词的内容性质,进行相关知识的迁移、筛选,确定答题范围,罗列答案要点;最后结合解答方式词和内容回答词,进一步提炼,最终形成符合题意的答案。
⒉调动和运用知识,将地理知识与试题要求“对接”
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解答问题:筛选出有助于解题的信息,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将长材料分成几个片段,分别找出每个片段的有用信息;将短材料分句,找出各句的含义;如果材料只是一句话,就找出它的关键字词,如时间、地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等。这样层层剖析,找出材料所包含的所有信息。分析出材料与地理知识的连接点。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特点,但它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中的重要地理原理、规律等相对照,把材料与课本知识联系在一起,再深入分析材料,就可以明确解题方向。
3.采点得分
高考阅卷采取的是流水作业,老师们要在短时间内阅完数量庞大的试卷,“采点”便成了给分的依据。因此,对于考生来说,要想提高非选择题的得分率,“采点答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找出材料与设问间的连接点。阅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去读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然后,通过推测判断,得出答案。
4.科学、逻辑、全面地表述答案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非选择题规范答题的宗旨。
【活动2 案例一】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大李村地处武汉主城区东部近郊,位于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内。由于特殊的区位条件,该村第二产业发展受限,村民多为菜农,人口外流严重,民房闲置较多。近年来,武汉的部分艺术家和手工艺者到该村租用民房生活创业,使大李村焕发新的生机。
材料二 图10为“大李村主要店铺分布示意图”。
(1) 简述该村吸引艺术家和手工艺者迁入的主要原因。(8分)
(2)简析艺术家和手工艺者迁入对该村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的影响。(10分)
案例分析:
第一小题
考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学生答案分析
因此答案从这些方面分析——
自然环境优美;
离城市近;
交通便利;
房租较低;
生活方式悠闲(任答四点,得8分)
第二小题
考点——人口结构
学生答案分析
因此答案从这些方面分析——
迁入人口以中青年居多,年龄结构年轻化;
主要从事第三产业,职业构成改变;
受教育程度高,文化层次提升;
优化产业结构,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提高村民收入。 (任答五点,得10分)
【活动3 案例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北邻毛乌素沙地,南连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具有过渡性特点,属典型生态脆弱区。2000年以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盐池县因地制宜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材料二 图11为“盐池县位置及地势变化示意图”。图12为“盐池县2000—2017年土地利用构成变化图”。
图11
图12
(1) 分别列举盐池县南、北部生态修复的具体措施。(4分)
(2)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角度分析盐池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作用。 (8分)
第一小题
考点——生态问题治理措施
学生答案分析
因此答案从这些方面分析——
南部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保持水土(2分)
北部禁牧封育,退牧还草;
利用草方格沙障等工程措施,恢复植被等生物措施防风固沙(2分)
第二小题
考点——整体性角度
学生答案分析
此答案从这些方面分析——
林地、草地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
降低风速,防风固沙;
减轻土壤水分的蒸发,抑制荒漠化;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
改善局部小气候;
生物栖息地增多,保护生物多样性(任答四点,得8分)
六、教学反思
及时将考试结果和答案反馈给学生,是取得良好讲评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考试结束后,对自己的考试结果如何非常天注,所以在一模结束,成绩分析出来之后,学生做题时产生的思维火花还没有消失,及时的做出讲评。
选题要典型。一份试卷中总有一些错误率高、迷惑性大的试题,还有一些能体现教学重点的试题。选择这些试题作为讲评的重点,而不应面面俱到。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教师对普遍存在的方法、技能问题要讲清、讲明;对能体现知识重点的试题,应讲好其基本解题思路答题策略。
七、教学评价
何飞:
试卷虽然相同,但学生分数高低不一,答题思路方法也各有差异,知识缺陷和错误情况也不尽相同。讲评试卷时可安排几道题目由学生讲述答案思路,还原考试情境,让他们自己对答案作出判断,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使讲评更贴近学生心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的发现问题,使讲评课取得最佳效果。
陆唯梅:
知识要迁移。试卷讲评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一个重新整理知识的过程。讲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借题发挥,类比延伸,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理清相关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形成一个经纬交织、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并对试题题型、知识点分布,解题思路和技巧进行归纳小结,从中获得规律性,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
胡方晓:
提醒要求学生做好每次考试小结。小结的内容包括本次考试的准备情况、答题情况、得分情况、出错原因,认清自己是识记不牢还是理解不到位,是表述不规范还是题干隐含意义挖掘不清,是教材知识迁移不够还是阅读思维方法欠缺,是思想上不重视还是心理上过度紧张导致的临场发挥不佳,所得分是实力分还是运气分等等。要求学生针对答题时出现的错误,查找相关资料,自主选择相关试题进行巩固练习以检测自己是否真的明白了、掌握了,提升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