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题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
学习目标 | 1、知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产生于发展的背景及其重大意义。 2、理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 3、理解中国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和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意义。 4、理解中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塑造国家形象的意义,关注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 ||
教学重难点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 中国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和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意义 中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塑造国家形象的意义 | ||
课时 | 一课时 | ||
教学过程 | 创设情境 | 问题探究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
新课学习 观看视频:卫星眼中的地球
观看视频
观看视频
课堂小结 |
边看边记录,卫星眼中看到了什么?
说出其中的一个事件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这样的问题和影响能不能一个国家自己解决?
从全人类的角度来说,怎样的生态环境是符合人类发展需要的?
分组讨论: 根据教材P47探究与分享中习近平在不同时段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表述,联系和平与发展的内容,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四个方面谈谈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怎样的状态是符合人类发展需要的?国际社会的成员应该怎么做?
思考: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中国在哪些领域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进行了哪些行动?
结合视频,联系实际,议一议: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是什么样的?
思考:外国眼中的中国和我们的国家形象是一致的吗?
思考: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我们应该怎么做? |
导入新课, 构建人类命运体,一起向未来
通过学生的记录,深刻感受自然环境上的是全球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思考感悟,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自然环境上的变化、突发的自然事件,会对整个世界产生影响,并且,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
畅想并设计对全球生态的目标。
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方面存在的不合理的方面,从而引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讨论符合人类发展需要的各个方面,引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要求、意义。
学生体悟,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同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注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认识到西方媒体在中国问题上的报道失实的情况,探讨背后的原因。引导学生也要承担起讲述好中国股市,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责任。 | |
反思 | 本课内容条理清晰,主要是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主张、要求、意义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行动等方面来展开的。课堂从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歌曲《一起向未来》开始,引入构建命运共同体,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观看视频《卫星眼中的地球》及对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学生充分感悟到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主张、要求,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内化为自己的体悟,有强烈的政治认同。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行动,增强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整个课堂反应与预设的相比,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对一些问题展开得不够彻底。 | ||
评课 | 刘志:这节课的内容,从知识层面来看,知识点少,但是范围宽泛。是本单元最重要的一框,能这样上这节课,让我很受启发。课堂中活动的展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王思:课堂的活动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态入手,引导学生去分析在生态方面全球性的问题,一个国家不能解决,所以要合作共建,并提出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状态,以此来展开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其他方面,学生的感悟更深刻。 陈兴兰:活动和问题串的设计很好,最后学生关于国家形象的回答没有能再展开。 钱亚琴:结合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的MV,贴近学生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内容的处理上,有自己的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