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梳理两篇文章的结构思路。
2.感受两位科学家身上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
近日,常州市第三中学开展“学习科学精神,传承科学使命”主题活动,全校师生评选出了“我最崇敬的十大科学家”,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和日裔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共同入选。周一班会课上,你被邀请成为本次活动的宣讲人。请你结合教材选文的内容和结构,画出宣讲内容的框架图并向全班介绍屠呦呦的研究过程和成果以及加来道雄的教育历程,你准备如何介绍?(提示:根据文章结构的内在逻辑,选择恰当的框架图)
示例
两篇文章不同的结构和思路:
“流程图”突出的是事物的过程和顺序
“气泡图”强调的是思维的发散和辐辏
《青蒿素》的结构是纵向发展的结构,按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展开,聚焦青蒿素的发现、发展过程,故符合流程图。《教育历程》虽然也是“历程”,但它是基于好奇心和想象力这一核心组织材料,比较符合气泡图的逻辑。
活动二
(一) 听了宣讲人的介绍,你是否感受到了科学家们探究过程的艰辛和乐趣,体验到了学术研究的独特魅力?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别概括两位科学家身上所具备的精神品质,可列表梳理。
(二)
![]() |
(二)如果让你筛选出对科学家而言最不可或缺的三个精神品质,你认为是什么?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试作解说。可分小组讨论,看看谁说的最全面、最有条理。
活动三
为了更好地营造校园科学文化氛围,学校准备建设一条“我最崇敬的十大科学家”文化长廊,要求各班分别挑选一位科学家,为TA撰写推荐语。请你结合课本中屠呦呦和加来道雄的事迹和精神,任选一人,为TA写一段推荐语,并互相交流、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