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地理>>教研活动>>文章内容
地理组10月教研活动小结
发布时间:2022-01-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刘婷婷

一、研修主题:指向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情境教学设计研究

二、负责人:胡方晓。

三、活动过程及小结

1. 理论学习

(一)研修主题下的理论学习

学习篇目1: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单元整合设计——以“宇宙中的地球与地球运动”单元为例(张素娟)  《地理教学》2020年 第16期

核心内容:单元式教学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和撬动课堂转型的重要支点。本文针对高中地理中"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运动"内容,就如何基于大概念进行单元的构建和整合设计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几方面的操作策略:

①  整体把握,系统谋划——基于大概念构建学习单元;

②  把握核心,凝练问题——问题驱动的整合式教学;

③  统整目标,分层设计——素养导向的学习单元目标设计;

④  创设情境,自主建构——促进深层理解的学习活动设计;

⑤  关注过程,注重表现——表现性评价设计。

基于学科大概念重构学习单元,单元的构建、学习目标设计、单元核心问题驱动和核心任务的引领是操作关键。围绕核心问题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设计在核心问题驱动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再通过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对知识的深层理解,用表现性评价来评价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状况,是探索中学地理教学转型的重要实践路径。

学习篇目2:基于大单元教学设计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的研究(魏圣梁)    华东师范大学

核心内容:长期以来,国内的教学设计一般是以单独的一个课时,即40分钟为单位进行设计,出现各课时彼此孤立导致单元教学目标达不成,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教学进度完不成等问题。综合思维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教师重新思考教学设计的方向和目标,将从设计某一个知识点、一节40分钟的课时,逐步转变为设计一个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大单元”知识结构体系。本研究提出“大单元”的概念,通过采用前期调研、文献阅读等方法,分别比较以“课时”与“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所产生的结果,理论和数据多方论证“大单元”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综合思维的有效性,并基于“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流程和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综合思维的培养策略。

学习小结:

课题组长胡方晓老师对单元教学设计相关概念进行回顾,再结合《土壤》这一课,围绕“结构化视域下单元整体设计与思考”,以整体关联为抓手,以动态建构为核心,以发展思维为导向,以基础学力与数学素养为目标追求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对结构化学习进行讲解,结合年段知识,让知识“串珠成线”,让方法“连线成面”,让能力“卷面成体”。

基于结构化的单元整体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有助于提升教师整体把握数学课程与教学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每周一课活动10月12日,高二年级武晨旭开设组内公开课《太阳的视运动轨迹》,本节课最大的亮点集中在天球模型的建立以及软件展示的验证过程,教学过程中虽然很多内容会涉及到偏向数学方法与思想,例如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图的绘制、地心天球几何模型的建立等,但是里面涵盖了大量的地理学知识,通过软件模拟展示、问题链的设置以及绘图活动的安排将这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在提升学生思维和理解深度的同时,各种环节的设置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脉络的梳理以及对知识框架的构建。

开课小结:

通优点:本节课需要学生极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学生在上课前最好已经掌握正午太阳高度、方位以及日出日落方位等知识,整体来看,“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图”、“太阳视运动轨迹图”的绘制是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利用软件展示对所学原理进行验证是本节课的精髓,设计新颖独特,符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创新型课堂。

缺点:整节课内容较为深奥难懂,因此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与讨论,整节课主要以老师对模型的讲解为主,与学生的互动较多但是学生上讲台演示的机会太少,师生互动止于问答,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增加多形式的师生互动内容。

3.专家引领

1014日,2020年江苏省青年教师地理基本功大赛赛前指导会在常州市第三中学地理专用教室举行。常州市正行中学校长、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江苏省中学地理特级教师李万龙、常州市第三中学校长杨尧中、常州市地理教研员顾松明、朱志刚、入围省基本功比赛的2位青年教师(刘婷婷、施丽佳)出席会议,常州市第三中学地理组的其他青年教师也参与了学习。

1014日上午,常州市地理教研员顾松明、朱志刚就备战江苏省青年教师地理基本功大赛进行赛前指导。教研员朱志刚老师分别从板书、即兴演讲、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模拟教学、理论考试等六大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他强调基本功在于不断的积累, 鼓励青年教师平时就要多练习,多体验。教研员顾松明老师从课程改革入手,强调理解改革高考试题评析切入,详细讲解了高考地理试题评析的关键点。

1014日下午,常州市正行中学李万龙校长就备战江苏省青年教师地理基本功大赛进行赛前指导。李校长重点对教学设计、即兴演讲环节进行解读,强调教学设计要有情境,要做到一境到底,教学中注重活动设计,解决问题。同时,李校长还一一解答了刘婷婷老师在比赛准备过程中的疑问,大家都受益匪浅。

最后,常州市第三中学杨校长做发言总结,同时他预祝2位入围选手为市争光,取得佳绩。

4.青年教师模拟课堂比赛

1021日上午,地理组6位青年教师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模拟课堂教学比赛,选手们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分别进入准备室,根据提供的课题准备教学设计,并用10分钟的时间进行展示。

6位青年教师赛前高度重视,赛中认真准备,每个人都发挥出了自己的优势,代梦云老师从区域认知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理念,板书有结构、有设计;孙秦玉老师声音洪亮,激情高昂,通过一个个案例逐一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符合学生认知;武晨旭老师围绕台湾菠萝滞销,广东菠萝畅销阐述主题,设计新颖,一境到底,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转承自然,课程结束后,有总结,有回顾。张燕楠老师教态自然,语速适中,表述清晰,上课时与学生有充分交流,学生回答问题后有点评,有跟进,不同内容之间承转合理,概念辨析清楚。周腾禹老师上课大气自然,语速适中,知识点讲解清楚,且与学生交流自然。陈冉老师以水稻的习性入手,分析水稻的需求,进而理解水稻目前的分布区域,设计思路新颖,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进而迁移应用。

当然,因为是年轻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三位评委经过商议后,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教态要自然,语速要适中,表述要清晰;教学设计一定要有设计,要一境到底;内容之间要有起承转合,过渡要自然;概念辨析要科学、准确、生动;模拟课堂可以利用没有学生的优势,让假想的学生回答出老师事先设计的正确、错误或拓展的答案,利于老师进一步开展教学;学生回答问题后要有点评,不能是简单的好与不好,要利用好生成资源;板书设计要有结构感。

四、后阶段研修计划

1.进一步关注青年教师的培养。

2. 开设研讨课,撰写课例研究。以“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学习和课例研究为主,思考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以新教材研究中的问题式教学情境设计的特点与策略、问题设计的特点与策略为研究内容。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