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修主题:指向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情境教学设计研究
二、负责人:胡方晓。
三、活动过程及小结
1. 理论学习
学习篇目:基关注大概念 立足单元设计 发展核心能力(葛燕琳) 《地理教学》2020年 第15期
核心内容:新课程标准在“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部分指出“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从地理学科大概念的视角,尝试提出相关的单元设计教学优化策略,以期为发展学生核心能力提供新思路。
A、主要概念:大概念与单元的基本内涵
①大概念:大概念是一个具有复杂内涵的教育理念。一般情况下,大概念是基于学科的基本结构和方法,它们不是具有简单具体答案的事实问题,而是指向具体知识背后的核心内容。
②单元:单元是学习单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是一种微课程。立足单元的学科教学,是上接核心素养,下连知识点的目标或要求。
③单元设计:教师组织结构化教学,从单元教学的设计出发,深度思考整个课程内容与要求的结构逻辑,把握学科大概念,彰显学科育人价值,提升核心素养。在大概念的引导下,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重新梳理和再思考,把课标、学科素养分解到单元,把单元再落实到课时,设计单元和形成单元的基本理解。
B、关注大概念,立足单元设计,发展核心能力
大概念代表的就是知识结构化、整体化的要求。知识的结构化,讲究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其精髓是指导学生从学知识到找方法,从找方法到发现规律,从发现规律到形成地理思想,上升到人地协调的高度,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方法、规律、思想”的模块,使他们的头脑强大起来。知识整体化是针对知识的碎片化而言的。强调知识的结构化、整合化,防止知识的孤立化、碎片化,是将知识转变为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①重视知识的情境化,实现教学内容的“有用”
地理单元教学设计应创设学生的经验情境,让学生的思维从情境中来、到情境中去,从情境中找寻、思考、梳理并逐步形成学科大概念,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解决。所以教师应注意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真正知道和体会教材中知识“到哪里去”,能解决那些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才能实现教学内容的“有用”。通过创设思维发展情境,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②重视问题的引领,促进深度学习与发展核心能力
学习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设计,应该由一系列逻辑关系紧密的问题链支撑,问题之间相互关联,指向大概念或核心素养,问题是具有启发性和导向性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学生就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理解知识的本质,明确思考的逻辑。问题具有导向性,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组织有效的方法策略,利于其建构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结。
学习小结:
课题组长胡方晓老师对单元教学设计相关概念进行回顾,再结合《植被》这一课,围绕“结构化视域下单元整体设计与思考”,以整体关联为抓手,以动态建构为核心,以发展思维为导向,以基础学力与数学素养为目标追求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对结构化学习进行讲解,结合年段知识,让知识“串珠成线”,让方法“连线成面”,让能力“卷面成体”。
基于结构化的单元整体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有助于提升教师整体把握数学课程与教学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开学第一课活动
8月28日,高一年级张燕楠,高二年级陈冉、武晨旭,高三年级代梦云、孙秦玉以说课的形式分别阐述了各年级开学第一课的内容,地理组其他教师积极参与评课。五位老师从年级的实际出发,注重教学设计,注重联系实践,注重学生的参与,显然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
开课小结: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采用了新的形式,有利于更多教师的参与和探讨,2021届是新高考第一年,从题型、题量、题目的立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面对新高考的变化,面对我校选择地理的学生占绝大多数的现状,面对现行新课本知识面广,但知识衔接不到位的情况,本学年开始,我们将形成高一至高三教学的系列化,不同内容和同一内容的不同难度分别在哪个年级哪个时段进行教学,我们都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基于此,今年高一年级我们把地理1和原来在高二授课的选择性必修1两本书同时下发,穿插授课,但不会刻意提高难度,更多的还是提高教学的生活性和趣味度;高二年级,我们要做好初中区域地理和高中内容的衔接,提高教学的难度和深度;高三年级,要做好2021届高考的研究,把握高考走向,研究高考素材和问题情境,提高教学的广度和匹配度。
四、后阶段研修计划
1.进一步关注青年教师的培养:10月28日四校青年教师联合开课活动。
2. 开设研讨课,撰写课例研究。以“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学习和课例研究为主,思考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以新教材研究中的问题式教学情境设计的特点与策略、问题设计的特点与策略为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