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显风采 党建双培促发展
10月28日下午,本年度党建“双培工程”联合化学学科同课异构听评课促教活动在常州市第三中学举行。本次听评课活动课题旨在围绕“氯气的性质及应用(第一课时)”展开同课异构;开课教师分别为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王冲老师、常州市第五中学黄刚老师、常州市第三中学江军老师;常州市高中化学特级后备教师胡爱彬老师应邀参加此次活动并作为活动点评专家,此外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三所学校的部分化学教师。
江军老师的课堂从“氯气为什么能够净水”问题出发引入课题,问题引导贴近学生生活。课堂教学逻辑清晰,证据推理科学严谨。首先,结合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进而归纳氯气的物理性质;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新制氯水中可能存在的微粒,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结合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引出“使pH试纸褪色的物质”探究实验,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证据推理素养的发展。数字化实验是本节课一大亮点,结合数字化实验直观、便捷的特点,进一步证明学生的猜想。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基本特征,本节课教学过程有效利用探究实验、演示实验的优势和长处,旨在发展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王冲老师课堂教学气氛十分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的热情。首先,王老师结合一则氯气中毒的新闻,以氯气溶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氯气是否与水发生了反应。实验开始前,王冲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其自主设计的微型化氯气制备装置,向学生传递绿色化学实验理念。从微观离子角度分析氯气溶于水是否发生反应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教学过程科学合理,符合学生认知顺序。尤其是探究氯水中的漂白物质,设计过程中包含了教师的讲解分析、教学板书、学生实验,环环相扣,内容充实。学生实验过程充满热情,回答问题踊跃积极,课堂氛围活跃有序,是一节充分展示教师基本功的优质课堂。
黄刚老师教学过程遵循两条线,即以“化学史知识”为明线,以“氯气相关知识”为暗线。通过将化学史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化学是一门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学科理念。黄老师课堂教学以两个实验为主,即探究氯水的成分、氯水漂白性原因的探究。结合化学史的穿插,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严谨态度。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实验仪器微型化、绿色化,充分体现当代化学教师紧跟前沿、发展绿色实验的新理念。
课后,三位开课教师分别就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汇报,胡爱彬老师就三位老师的汇报进行总结与建议。他首先肯定了三位老师的精彩表现,江军老师和黄刚老师上课十分稳重,王冲老师课堂教学思维活跃、表达清晰,对学生思维的调动非常好。他指出,首先,化学课堂教学新型技术的引用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认知,而不是对学生造成认知障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紧扣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其次,针对某一实验现象要能够探究地更有深度,更能够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最后,课堂教学氛围很重要,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自身的调节和适当地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使课堂氛围达到理想状态。
此次党建“双培工程”联合化学学科同课异构听评课促教活动,不仅对三位开课教师带来实实在在的成长,更是为参与活动的教师带来一次优质的课例展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让青年教师鼓足干劲,奋勇向前;让骨干教师刻苦钻研,追求极致;让资深教师继续发热,做好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