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语文>>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抗疫记》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时间:2022-01-1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孙乘风

教学设计(常州市第三中学  蒋霞)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文本分析

                                  纪实性的事件通讯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在初中和高一阶段,学生对通讯有所学习,如人物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但不同于人物通讯,本文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属于纪实性的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报道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它具体完整地记叙事件发生发展的情况和过程、原因和结果、意义和影响。事件通讯是以事实为依据,深入开掘事件的典型意义,确立一个富于时代感的思想主题。本文在占据大量事实的基础上,截取事件的重要节点,反映若干典型场景,让读者窥一“斑”见全“豹”。作者全面、客观、立体、多层次、多角度地报道了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疫情,取得重大胜利这一大事件。在内容上,回顾与总结反思结合,在表达上细致记叙与议论抒情结合,既有全局的高度,又有个体的关照,带领读者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这场抗疫斗争,领略新时代抗疫精神的内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基本学习过了第一单元的内容,对文章内容、思想情感、文体特点也有所了解。基于以上的学情,教学立足于带领学生理解“这一篇”通讯的独特性,回顾内容,整合单元文本,宏观把握单元主题内涵,体悟“抗疫精神”的时代意义历史价值。

教学设想

本文内容结构并不复杂,主题思想把握并不困难。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于怎样理解政治话语中、通讯话语中的“抗疫”以及“抗疫精神”的价值意义,为此教学时必须要搭建起事实现象与结论观点的桥梁,搭建起学生生活与国家生活的桥梁,不能只是抽象概括提炼。

笔者准备从文体特点出发,首先着眼于事件通讯的事实依据表达特征,激发学生联系当下生活,将文本内容与疫情下的“我们”联系在一起,然后从抗疫精神的事实表现到抗疫精神的提炼总结,到抗疫精神的内涵挖掘,以及对抗疫精神的价值意义的理解。抗疫精神的不仅具有传承性,也具有普适性,它不仅仅是中国的抗疫精神,也是全人类的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是中国人民在应对疫情的精神结晶,也是人类在面对疫情挑战时的一份自信一份执着一份担当一份理性。

学习重点

赏析富有诗意、饱含情感的语句,感受充沛的情感,体会通讯综合性表达(记叙议论抒情)的特点,了解这一篇通讯的独特性;

理解新时代下抗疫精神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实际,分享文中能激起你情感共鸣的语句,谈谈你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设计说明:

1、每个人都是疫情当下的个体,文本中的一些细节情节可以触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目的是让学生勇敢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生活联想,避免文本的陌生感,避免对政治话语的审美倦怠和距离感。

2、学生对文中一些富有诗意、饱含情感的句子有感性的理解,赏析这些语句,让学生感受其充沛的感情力量,同时体会到观点的充实明确,文意的厚重。

3、为了强化学生对文本表达特征的理解,设计以下环节,通过改写与原文进行对比。

原文:

团结就是力量,公道自在人心。“拿疫情当政治筹码是玩火”“国家之间应该合作而不是‘甩锅’”“中国行动是对个别国家挑衅行为的响亮回答”……尽管将疫情标签化、政治化和污名化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合作抗疫始终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推动团结合作的中国理念和中国行动得到各国广泛支持和认同。

改写:

全球防疫要追求团结,坚守正义之心。把疫情作为政治筹码是危险行为,国家间要合作。目前,中国的防疫战果就是对部分国家挑衅行为的反击……尽管将疫情标签化、政治化和污名化等论调不时出现,但合作抗疫始终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推动团结合作的中国理念和中国行动得到各国广泛支持和认同。

明确“这一篇”通讯的独特性:

(1)名言、诗句、格言式的句子,使文章兼具文辞之美和厚重,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2)综合性的表达,充实文章内容,使观点的呈现明确自然;

(3)富有诗意、饱含情感的语句,感受充沛的情感力量;

 

二 梳理回顾全文,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为什么中国能经受住疫情的历史大考,取得抗疫胜利?

设计说明:

(1)让学生从分析中,梳理文章内容思路,完成从抗疫精神的事实表现梳理到对抗疫胜利的提炼总结,从而理解抗疫精神的内涵。学生分析概括后,回顾全文审视全篇,理性把握抗疫精神。

(2)同时,结合前面的课文,回看长征精神---抗日精神---开国精神---改革奋进精神的过程,再把抗疫精神放到中华民族复兴历史征程中,放到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中,去理解其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从而回扣“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的标题。

明确:抗疫胜利的原因---抗疫精神---民族复兴中的价值意义。

抗疫精神:生命至上   举国同心   舍生忘死   尊重科学   命运与共 

民族复兴征程:长征精神---抗日精神---开国精神---改革精神---抗疫精神

价值:抗疫精神必将镌刻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三 情景任务

你所在学校与美国的一所高中是友好交流学校,两校互访活动频繁。2020年初的疫情,使计划中的互访活动戛然而止,所有的交流改为线上的邮件来往。在信件中,和你结对的美国同学,就谈到部分美国人质疑中国抗疫成果,甚至指责中国的抗疫政策,丑化中国形象……他觉得这些言论与自己之前对中国的印象有差异,加之,美国本土疫情日趋严峻,对此他感到非常困惑不解。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体验,结合今天所学的文章,给你结对的美国同学写一封回信。

 

评价标准

写作文体

文体意识

回信的格式礼仪

写作主体

身份意识

表达中有“我”、不卑不亢、回应要有针对性

写作对象

读者意识

眼中有“他”,语言符合特定语境

写作目的

问题导向

解决疑惑,有理有力有据,要以事实为依据,忌空谈

 

设计说明:

借助贴近真实的情境任务,以小见大,通过学生回信,回应国际关注,学生要结合所学文本的成果,完成对中国抗疫为何成功的回答,完成对抗疫精神的再认识,完成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体悟。同时,要考虑到书信交际语境下的表达的特殊性要求。本任务设计,考查学生综合表达能力,也是对学习成果及时检测。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