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语文组工作简报
一 语文组线上教学
高一语文备课组
线上线下“花开两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在疫情刚爆发时,高一年级还有年200多名住宿生被迫留在学校,闫睿老师和朱苏芮老师主动请缨,在第一时间走进校园为他们上课,其他老师则主动承担起了两位老师所带班级的线上教学任务,大家通力合作,确保线上线下统一进度,确保孩子们疫情期间的学习一个也不耽误。叶荣荣和陈丹两位老师作为班主任,一方面线上开展走读生的教学,一方面线下与住宿生深入谈心,时刻关注校内住宿生的学习和心理状态,两者兼顾的工作让她们仿佛忘记了身边还有需要照顾的娃娃,她们的付出让这场战疫有了“温度”。
“主播”“客服”切换自如 “云老师”认真负责有魅力
屏幕隔开了师生的距离,但没有隔开老师们的爱与责任,即便是线上教学,各位老师在课堂上依然时刻关注学生们的听课状态,不时点名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在课后,老师们又及时化身为“客服”,热心地积极地解决学生们的困惑。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老师们的认真负责丝毫没有任何改变,保障了教学的“效度”。
高二语文备课组
在学校启动疫情防控工作机制的第一时间,高二语文备课组就及时向大家传达第一讯息,第一时间召集各位老师研讨停课期间高二语文学科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制定了周密细致的教学计划,发布了符合学情的早读、课程和自习安排表,并提出了线上教学的注意事项,关注学生上课状态的同时也要做好心理建设。
伴着朗朗书声,语文早读课开启了同学们线上学习全新一天。早读课上,同学们自觉打开麦克风和摄像头,大声朗读,识记知识点,进行线上背诵和默写。
作为班主任同时也是两个班任课老师的吴晓煜、张奇飞、余经瑜、周强伟老师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线上线下两不误,第一时间向备课组反映学生学情和思想动态,查找线上学习资源,为下一步的教学积极建言献策。
同样作为班主任的周琪老师心系在校学生,第一时间选择主动留校为住校生开展线下教学。她曾坦言,停课了又好像没停课一样。静悄悄的校园里,周老师陪伴着住校生们早读、上课、自习。
语文课上,学生们利用线上平台,创新自我展示的方式,将线下课前演讲延续到了线上。高二10班的丁雨晗同学以“月下棹神舟,星夜赴星河”为题进行主题演讲,通过播放科普视频,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同时和同学线上互动讨论关于神州十三号成功发射在中国空间站中的意义,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10班的任课老师成琪老师说到,培养大语文人就是要让学生真正融入现实社会生活。同学们虽然减少了线下的沟通,但线上主题演讲无疑拓宽了同学们的眼界,激发了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高三语文备课组
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高三语文备课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了精确的每日计划,分工合作,群策群力。认真的三位姑娘只是全组成员的一个缩影,大家都在用心的为学生的线上学习努力着、奉献着、担当着。
张妍老师
尽管在高一时就因疫情居家办公,网络教学,对于这种模式较为熟悉。但再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恰逢高三复习教学以及期中备考,还是增加了自己的紧张感。幸运的是,学校以及高三语文备课组对此次网课教学的安排及时、到位,每日教学安排有条不紊,全组老师积极讨论,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此期间,我还开设了“期中复习课——小说”的网课,全年级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不错的课堂效果。我能明显感受到高三的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此时的学习任务,并没有因为突如其来的网课而产生懈怠之意。每日的课堂都积极参与、作业及时完成、并且遇到问题能够及时询问老师。我相信虽然教学模式短暂的改变了,但是在全体高三同学与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定会收获良好的效果。
杨倩老师
每天,我都认真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坚持在线答疑、学习指导,扎实做好线上教育教学工作。
每次上课的前一天我都会在群里下发第二天的语文学习计划,发送学习资料包,让学生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同时也让学生在第二天能够快速的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认真记笔记,独立思考,踊跃发言。
6点50起床,预定腾讯会议室,通过视频的方式监督孩子们背书和默写,开启早读课堂。两个班级轮流早读,如果当天一个班没有早读课,我都会利用晚上的时间帮助他们补上当天的背书和默写作业。
早读课结束后,有时饭都顾不上吃就开始了语文课程。在疫情刚发生的第一周,我义不容辞的承担起高三文言文复习课的教学工作。我及时为居家的学生发送电子资料,保障课堂顺利进行。在课堂上我讲的很投入,学生听的也很认真,讨论区的讨论也很积极。下课之后的我还不能立马休息,还得根据后台的数据统计,核对一下上课的学生名单以及检查学生的听课时长,在学生群里和家长群里核实学生上课缺勤或者迟到的原因。
课堂结束后,我在群里及时布置家庭作业,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我会利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作业的批改。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发挥年轻老师的智慧,在线为学生解答疑难困惑,安排好学生的居家学习。孩子们在我的悉心指导下开展着井然有序、充实高效的居家学习。
二 语文组青年党员教师同题异构强师能
语文组成琪老师在青年党员展示课中,以“月照为玉,日出为明”为题,从《赤壁赋》和《登泰山记》两篇写景散文迥异的语言风格特点切入,探究两篇文章的抒情特点,引导学生探讨对主人公形象特点的认识和生活启示,课堂氛围较好
三 作文竞赛获佳绩 妙笔生花抒真情
高一10班顾洋洋同学(指导老师喻晓玲)荣获大市一等奖;高二3班周雨馨同学(指导老师周强伟)、高三班陈嘉怡同学(指导老师顾岚岚)荣获大市二等奖。2021年11月27日,顾洋洋同学将代表常州市参加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现场决赛。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顾洋洋参赛心得)
初入高中,便迎来了这场重要的比赛。面对此次的成绩,我感谢自己的努力,更感恩老师的指导与陪伴。
对于写作,我觉得它既是积累,也是思想的畅游。它不一定能在世界地图上找到具体位置,也不一定能够在公式中找到答案,但它一定存在,存在于生活中,存在于内心中。写作本身就是一场旅行,远方在何处取决于你的决定。生活也像一场旅行,它没有起点和终点,但如何驶向前方,那便是旅行的意义。把写作当做生活,它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始于生活,融于生活,却也高于生活。
热爱写作,热爱生活。同窗们,高中旅途的甜我们一起尝,高中旅途的苦我们也一起品。愿我们都能扬起风帆,在生活的旅途中乘风破浪!留下的痕迹,都是最美的模样!
指导老师寄语:
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获得生活的真谛。我们的学生,不只要做生活的“记者”,更应做生活的真正主人。我们老师要做智慧的园丁,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的优点和兴趣,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引导和激发学生关注现实、感受生活、感悟生命、真实表达。
指导老师介绍:
喻晓玲,中共党员,中小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曾获常州市第二届家庭教育论文一等奖;常州市2021新高考案例征集学科教学案例二等奖等。教学理念: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从简单中寻找丰富,在朴素中觅求不凡。
文章是颜料(周雨馨参赛心得)
写作文,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作文。顾名思义,“作”,即创作,“文”,即文章。对于高中生来说,作文体现着我们身为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同时也能反映出我们对这个社会甚至整个世界的认知。从一个人的谈吐到行为举止,思想到气质风度,都能看出他身上所流露的个人修养。而作文,恰恰是我们表达出这种素质的最直接的途径。
要想下笔如有神,思想如泉涌,就要明确这种“神”和“思想”从何而来。每个时代都会有不同的人写出不同的文章,正如每一滴水都以自己的方式折射太阳的光芒。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到近现代的各种文章,古往今来,数不胜数。但他们的核心始终只有一个:通过文章反应一个社会。看什么样的文,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人们只有在阅读且将阅读与生活息息相关后,才会摩擦出思想的火花,才会逐渐形成自我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现如今,我们都提倡活在当下,同时借鉴过去,描绘未来。如果说文章是颜料,那充满未知的未来就是图纸。过去的文章是三原色,现在的创作就是通过各种组合得来的靓丽色彩,我们要做的,是执笔绘出斑斓的图案。而这一切的伊始,是以修身为本,是留心生活,发现身边的美。你从来都不知道下一次的思想升华是什么时候,是起因于什么,或许是在归家路途中突然降落在鼻尖的小水珠,亦或是用餐时硌到牙的小石子,又可能是不经意间抬头看到的一颗星星。我们需要做的,是记下这些相遇,因为这种意义非凡的邂逅,有可能一生只有一次。
指导老师寄语:
那么多人之所以写作,是因为文学能把那些真实存在的、但又被遮蔽了的事物传达得非常确切。但这种“确切”其实又存在于“只能意会”之间,这就是文学语言的作用与魅力所在。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学会表达,敢发心声!
指导老师介绍:
周强伟,男,中小学一级语文教师,担任校团委副书记,曾获常州市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常州市区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二等奖、江苏省第二届中华经典诵写讲综合能力展示一等奖等荣誉。
发乎内心(陈嘉怡参赛心得)
幸甚至哉!我于本次作文比赛中获得了市二等奖。考场作文也好,赛场作文也好,写内心所想,抒内心所感,是我一贯遵循的原则,我笔下文字无外乎发自内心之真情实感,这是我于日常生活中对世事的追问与思考。我想作为一名中学生,需要把视野打开,多关注社会。本次作文比赛获奖对我来说是一次莫大的鼓励,我会将其化为前路上源源不断的动力,以成就更好的自己,遇见更好的自己!
指导老师寄语:
获奖对于学生和我来说都是一件无比喜悦的事情,学生的发展的确需要教师助力。作为语文老师,我想引领学生自由地行走于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间,陶钧文思,澡雪精神,通过阅读与写作实现人格与精神的独立与自由。好的教育里,教师与学生可以互相激励,共同成长。
指导老师介绍:
顾岚岚,中共党员,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曾获得常州市区高中语文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江苏省“师陶杯”论文比赛一等奖、常州市中语会论文评比两次获一等奖;常州市郭家海名师工作室优秀成员。曾指导学生参加江苏省、常州市作文竞赛获得一、二等奖。在核心期刊、省市级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
四 青年成长营-------高三初体验,职业新感觉
11月25日,语文组开展了11月青年成长营活动,主讲人为张妍老师,主题为“根据命题走向确定应考策略——以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为例”。
张妍老师首先向其他青年教师讲述了自己这三个月的高三教学的问题:过于求系求全、专题复习弊端初现、难以兼顾阅读素养的培养。引起了组内老师的热烈讨论,大家积极交流自己的高三教学心得。紧接着,张妍老师以2021年新高考1卷及近期江苏各大市的期中试题为例,进行分析,她认为试题除了常规题型外,越发重视情境化试题以及迁移类题目,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概念的透彻理解、以及选项的准确分析,综合性比较强。同时越发重视对题干与文本的精准理解、以及题干与文本二者之间关系的准确把握,思维性比较强。最后她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了在接下来的高三教学中需要调整的复习策略:1.根据命题走向确定应考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复习。2.专题中的知识并不一定都需要在一个时间点进行复习,有的知识可以分布在不同的时间内,有的知识应该贯穿在整体复习环节中。3.在短频快的高三节奏中,仍然应该确保学生的有效阅读量。
紧接着,同样第一年进入高三教学的杨倩老师与孙乘风老师结合张老师的分享内容谈了谈自己在高三这段时间的成长收获与困惑。教研组长蒋霞老师为这这三位青年教师答疑解惑,帮助他们认清高三复习特点与备考方向。其余有过高三教学经验的老师纷纷献言献策,大家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