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语文>>工作总结>>文章内容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2-01-1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喻晓玲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继续以研究“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为理念目标,以课程改革为切入口,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努力营造开放的、激励发展的教学氛围,力争使每一位学生和谐、有个性地发展,组员各尽其才发挥潜能。为此,我们经常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做到学期初有计划,活动有记录,期末有总结。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一、把握方向,关注最新动态 

本学期,语文组继续组织全体语文老师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以新课改为契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通过学习,大家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深深体会到:当一位语文教师不容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更不容易。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它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循守旧的教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我们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 、积极探索科学的教研组学习模式 

(一)抓好组内语文教学研究课,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本学期16位语文老师上了组内公开课,10位老师上了校际间公开课,5位老师上了市级公开课。8位老师在市内外开设过讲座。执教者认真备课、上课、说课。与会教师认真听课、记录、集体评议,通过这一系列的步骤,相互研讨,共同促进,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每位语文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研究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促进了基础性课程的研究,并能把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促进教研和科研结合,提升了教研活动质量。在活动中,我们不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坚持集体说课,集中大家的智慧,做到锻炼一人,成长一群。同时,针对教学进行探讨式评课,反思。这种学术上的交流,教法上的切磋,对提高我们整个语文教师队伍的水平和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加强备课组备课建设

A. 本学期,我们在学校以往备课模式的基础下,我们科组对备课制度进行了改革:倡导分年级备课,力求备精品课,特别在开展公开课或教学观摩课时我们则要求必须进行集体备课;倡导利用网络资源寻,找资料,以达到资源共享之目的。对教案的撰写也作了新的要求:强调教案要突出①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②要列出必要教学程序;③要认真写好教学后记。倡导更具活力更具生命力尽显个性风格的富有新时期特色的新教案。目前,各备课组积累了一些比较完整的教学资料,有的是老师们自己拟定的,有的是多方搜集的,不但本年级使用,还整理成册,传给下一年级使用,做到资源共享。

B.加强组内教师听课管理。三位备课组长负责备课组听课活动,做到有听课、有报道、有评课。不断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

三、多种途径促专业成长发展

(一)通过项目或课题研究,组建研究小组

1.项目小组开展具体扎实的细化活动,让项目的过程可视化。

2.开展围绕项目的细化点的课堂教学活动

3.及时总结,形成案例、论文,并进行交流。

(二)“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系列研修活

1.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计划要求,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各年级探讨本学期的班级活动。

2.继续加强新课程实施的研究。着重加强学生对课前预习的习惯,深化教学改革,不搞花架子,做到“真实、有效”。

3.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反思。语文教师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变得准确、生动、形象,为学生示范。

4.坚持集体学习研究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做法,语文组每位教师都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除了参加学校规定的学习内容之外,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修内容,重在提高个人的素质品味。

5. 重视教学质量的考评工作,认真做好教学的测评工作。各年级对每个单元及时检测,及时考评。另外,平时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布置教师自己设计的作业,少做练习册,多布置开放性的作业。

6. 开展课改研究活动。一是每周进行教研究活动课;二是根据学校计划,本学期新教师、老教师每人上一节公开课,共同学科的老师研讨,在活动中,要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

(三)高三语文备课组组建作文小团队进行有效的作文研究

   1. 厘清知识点,以题目为抓手重点训练。

   2. 利用周测进行阶段分析,每位教师分析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具体问题,并能有针对性的策略。

   3. 作文教学要有所突破,围绕教学点开展细化的作文教学研究活动。

(四)项目四: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发展

1. 青年教师主题讲座:围绕新课标,成琪、周琪、朱苏芮、周强伟、孙乘风等老师进行了主题论坛,在自我学习新课程标准下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思考。

2.评课点评训练

每位青年教师在本备课组教师开完课,进行一次评课训练。认真学习评课的理论,学会进行课堂观察研究,行动研究,能够做到将评课的内容准换成文字,最好的方式就是形成论文。

3.“三个一”工程------每半学期,做到读一本教育经典论著,上一节精心打磨的研究课,写一篇高质量论文。青年教师通过高效有序活动,推进专业发展素养提升。

四、几点成就和反思展望

(一)学生获奖方面,语文组辅导学生共获奖30人次;如下

季欣冉:全国第三届朗读大会卓越朗读展示20218月;江韵:全国第三届朗读大会卓越朗读展示20218月;

曹姝雯:常州市“青春耀党旗”原创诗歌大赛一等奖20214月;

孙逸嘉:2021年常州中小学“讲好红色故事 争当时代新人”红色讲解员现场宣讲大赛二等奖 20211月;

邹雨辰、韩沁、陆芷珺、汪鹏,2021年常州中小学“讲好红色故事 争当时代新人”微视频大赛一等奖 20211月;

杨雨橙:2021年常州市“好书伴我读”征文一等奖20211月;

顾洋洋:常州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 202111月;

张紫璇:常州市寒假读书活动一等奖 20218月;

白宸宇:常州市第三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202111月;

陈嘉怡:常州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二等奖 202111月;

周雨馨:常州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二等奖 202111月;

黄雨培,常州市科幻征文大赛特等奖 202112月;

杨赞,常州市科幻征文大赛一等奖 202112月;

范海颖,常州市科幻征文大赛一等奖 202112月;

唐晨韵等7人分别荣获范海颖,常州市科幻征文大赛二等奖 202112月;

江羽豪、赵浩然、邵嘉宁、孙浩文、张珊茹、朱嘉惠、丁文天、柯昶宏获2021常州市艺术展演一等奖;202112月;

(二)教师个人比赛得奖和荣誉

满春燕:中学正高级教师,202111月;

满春燕: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211月;

满春燕:2021年江苏省基础教育类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核心成员 202112月;

满春燕:2021年江苏省基础教育类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核心成员 202112月;

满春燕:江苏省语文整合研究所研究员20213月;

满春燕:常州市中语会副理事长,20213月;

满春燕:名师工作室中期评估考核优秀 202112月;

满春燕:2021年常州市教师中华经典诵写讲教学能力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218月;

蒋霞:常州市普通高中学科领军教师培养对象 202112月;

王伯美:江苏省语文整合研究所“种子教师”20213月;

王伯美:江苏省高考优秀评卷员 20216

蒋霞:常州市区高中语文评优课一等奖20219月;

成琪、周强伟:常州市研究性学习成果二等奖 20215月;

王伯美:2021年常州市教师中华经典诵写讲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 20218月;

周强伟:常州大市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二等奖;20218

(三)专著、论文发表与获奖方面,成果丰硕;仅列举发表论文如下

满春燕:

论文《角色育人:教育戏剧的育人价值及学科转化》发表于《基础教育课程》(核心期刊)20213月;

《网络新闻辨识之旅》发表于《中学数字化学习》(国家级)20212月;人大复印《高中语文教与学》转载(核心期刊)20218月;

《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情境中培养核心素养》发表于《江苏教育》202110月;

《学习共同体: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深度融合路径》发表于《中学数字化学习》(国家级)20212月;

蒋霞:论文《大单元视域下“多篇组合课”的教学设想》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国家级)202112月;

论文《长安:越不过的大山,回不去的殿堂---再读琵琶行》发表于《课程与教学》 2021年第四期;

张元丽:论文《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发表于省级刊物《高考》20218月下旬刊;

周琪:论文《教学情境创设的“异化”——以统编版<语文>必修上为例》发表于《中学语文》202112期(省级);

孙乘风:

论文《数字资源视域下的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研究——以”苏轼在常州“为例》发表于《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国家级)202112月;

论文《巧借信息技术平台,搭建高中语文大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以统编版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为例》发表于《教育科研》(省级);

论文《聚焦“情境”·“任务”的高中语文教学——以《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为例》发表于《教师博览》(省级);

成琪:论文《高中语文苏轼书信体散文的单元整体教学》发表于《课程与教学》;2021年第4期;

王伯美:论文《搭设一个又一个台阶——关于任务驱动型写作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课例研究初探》发表于《语文天地》(省级)20211月;

乐文玉:论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发表于《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省级),20218月;

杨倩:论文《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说阅读教学》发表于《山海经 教育前沿》(省级)20218月;

余经瑜:论文《核心素养在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教材中的落地实践》发表于《教育学文摘》(省级)20219月;

闫睿:

论文《浅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发表于《教育学文摘》(省级)20219月;

论文《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探究》发表于《语文课内外》(省级)202110月;

陈丹:论文《实施高中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及整本书阅读方法初探》发表于《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刊》(省级)20219月;

(四)课题研究丰富

蒋霞:主持市级课题《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研究》,组内核心成员为:闫睿 王伯美 叶荣荣 钟雨辰 周琪(202112月完成结题);

张元丽:主持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组内核心成员:孔瑜 陈丹 乐文玉 闫睿 余经瑜 周强伟 叶荣荣;(202112月完成结题);

叶荣荣:主持市级课题《基于云教学系统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组内核心成员:王伯美、张奇飞;(202112月完成结题);

反思展望:成绩终归过去,回顾工作,不足之处依然存在。在三新背景下,积极推进教学转型迫在眉睫,老师需要主动适应变革趋势,需要把握新形势新思想,学习不容停步。语文组在内涵建设方面需要加大功夫,苦练内功,强化紧张意识。年轻教师要在专业素养上,找准路径,加大投入,他们是语文组的未来力量。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