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艺术>>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21-2022第一学期每周一课12.23(朱冬健)
发布时间:2021-12-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朱冬健

第三单元 主题

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

音美组   朱冬健

课程内容

了解雕塑的基本知识,分析浮雕、圆雕、透雕这三种基本形式,并赏析其代表作品,所涉及的艺术作品 包括:《川军出征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巴尔扎克像》等。

从人物的形象、动态、节奏、韵律等角度,结合历史背景,鉴赏分析不同的雕塑形式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特色,进一步感受雕塑的形态美、力量美、体量美,深入思考雕塑之美及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提高对雕塑艺术的鉴赏能力

2、使学生了解雕塑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艺术语言表达力。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雕塑?

2、 对实体雕塑的材质、功能与意义有进一步的认知。

教学难点:

1、理解雕塑所具有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

2、如何调动学生对雕塑艺术欣赏的动力

教学方法

采用书本与现实生活、身边的事物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说雕塑是空间中的实体艺术?

川军出征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雕塑承载着民族的记忆、灿烂的文化、城市的历史。由于雕塑艺术自身的特长与局限,要求在艺术处理与形象塑造上,必须高度集中和概括,在有限的体积中表现出无限的空间容量,在凝练的形体塑造中强化视觉张力,在精微的细节刻画中浓缩艺术感受,从而激活观者的想象力。

学习任务一

了解雕塑的基本知识,分析浮雕与圆雕的差异。从材料工具、造型手法等角度体会雕塑与绘画不同的美感,进一步认识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雕塑是空间中的实体性艺术。 雕塑的空间占有形式主要分为浮雕、圆雕。 浮雕介于绘画与圆雕之间,占据空间少,既能发挥历史纪念性,又能起到装饰作用,应用极广。 圆雕是能从多角度观赏、完全独立的雕塑,在当代社会十分普及。

结合本课所学内容,比较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与亨利.摩尔的作品,完成下表,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展开互评。

巴尔扎克纪念像 罗丹(法国)

1.分析比较马约尔和罗丹的作品,它们在造型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2.浮雕与圆雕的实体性特征有哪些区别?

二、雕塑如何借用材质凸显其艺术特征?

雕塑作品的内在美感必须借助特定的材质呈现。 不论是广场中央的玻璃钢雕塑,还是陵墓前的石雕群,或者建筑上的装饰性金属雕塑,石材、金属、木、树脂... ... 材料已经成为雕塑艺术之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材质的角度分析若干件身边的雕塑,探讨不同材质在呈现作品主题与视觉效果中的作用。

分小组讨论,雕塑作品与材质是什么关系? 说说不同材质具有怎样不同的美感?

雕塑艺术中,适合雕(刻)法的材料,首先是石材,它也是雕塑史中提到的较早使用的材料。 而材质坚实、纹理和色彩都较为出色的云石更是受到艺术家们的青睐。 《菩萨身躯》《伏虎》等作品都是运用石材的典型。以“塑”为技法的雕塑作品,以黏土和青铜材料为代表,如《豹噬猪饰牌》。 中国古代雕塑讲究“塑绘不分”“塑容绘质”,常以泥塑成像,山西平遥双林寺彩塑是其中的代表。 其他较常使用的材料还有木材、竹根、树根、果核、煤精等。

三、雕塑除了观赏,还有哪些功能与意义?

除了艺术性,雕塑也有特定的功能与意义。 从功能的角度看,雕塑大致可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陈列性雕塑等。

历史背景知识,分析《玉龙》、《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面具》,探讨这三件雕塑作品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功能与意义。

纪念性雕塑以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件为主题,也可以是某种共同观念的表征,用于纪念重要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这类雕塑一般体量硕大,多安置在户外。

苏联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斯大林格勒大血战而建立的《祖国——母亲》

主题性雕塑主要用于对某个特定地点、环境、建筑的主题说明,必须与所要说明的环境有机结合,并点明主题,甚至升华主题。主题性雕塑具有纪念、教育、美化、说明等意义。

分小组讨论,结合本课所学的雕塑知识,说说你印象深刻的雕塑,它是哪一种类型? 是否体现了它应有的功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