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登录 OA外网 OA内网 怀念旧网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研究>>科研动态>>文章内容
TPACK理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12-2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陆琴英

20211223日下午第三课,物理组青年教师成长营每月例行主题论坛活动在融创楼二楼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活动的主题为“TPACK理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主讲人何奕老师首先介绍了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教育领域呈现出纷繁的技术应用,信息技术逐渐步入课堂教学中,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好信息技术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接着介绍了TPACK理论框架,美国学者科勒和米什拉于2005年在舒尔曼的PCK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简称为TPACK。他们认为TPACK是由CK(学科内容知识)、PK(教学法知识)、TK(技术知识)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它们不是单纯的排列组合,而是融合,形成四种复合元素,包含PCK(教学内容知识)、TCK(技术内容知识)、TPK(技术教学知识)以及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知识体系。然后,对于传统课堂下的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应该在TPACK视域下进行物理教学设计,并以“平抛运动”、“简谐运动”等概念课为例,尝试利用TPACK理论来指导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概念教学的框架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相结合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的。在这种情况下,物理教师唯有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整理出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TPACK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教学理论。教师在教学中合理搭配TPACK理论,能够使教学变得更加高效、课堂气氛更活跃,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提升,同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的新型课堂。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