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海水运动的规律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理解海水运动的三种典型形式
2.掌握潮汐的分布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理解寒流和暖流的区别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
1.结合原理图,理解潮汐的形成原因和规律
2.结合全球洋流模式图,学会判断寒流和暖流,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潮汐的形成原因和规律
2.洋流的判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观看视频,推送资源】利用PPT动画呈现出“海浪”视频。 【提问】为什么会形成海浪呢?海水的运动包括哪几种形式? | 带着问题进入本节内容学习 | 激发兴趣 引出主题 |
教学环节一:海浪 | 【师生互动】 1.关于海浪的概念(教师讲述为主):海浪就是海里中的波浪,最常见的海浪是风力作用形成的,浪高越高能量最大 【追问】最常见的海浪是由于风力作用形成的,那是否会有其他类型的海浪? 思考:还有海啸的风暴潮 2.关于海啸和风暴潮概念(师生互动):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 【追问】海啸和风暴潮的区别是什么呢?(观看小视频得出答案) 3.关于海啸的案例:播放2011年日本由于地震而引起的次生灾害——海啸的视频。 【转承】同学们现在了解了海啸的巨大危害,那么沿海地区如何削弱海浪的侵蚀呢? 总结:采取生物措施或工程措施,如修建堤坝和种植防护林等。 |
学生看书自主学习 尝试解答
教师追问和补充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追问和补充
能够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 |
教学环节二:潮汐 | 【视频导入】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提问:什么是潮汐?潮汐的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说明1:潮汐是海水周期性涨落的一种现象,其中白天的海水涨落叫做潮,晚上的海水涨落叫做汐。 学生说明2:潮汐是受到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形成的 【教师讲解】同学们,透过PPT的潮汐原理图,让我们一起领略下潮汐是怎么形成的吧 学生活动:思考在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出现的是什么潮汐。 学生活动:思考农历初七和二十二前后出现的是什么潮汐? 【教师总结】 1.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2.白天的海水涨落叫做潮,晚上的海水涨落叫做汐 3.规律:一天中有两次海水涨落现象,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 【布置任务】说明潮汐对人类具有那些影响? 学生活动: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 |
学生在教师的梯级设问中深入分析问题
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深度思维 |
教学环节三、洋流 | 【师生互动】洋流的概念 1.关于洋流的概念(教师讲述为主):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追问】根据温度的划分,可将洋流分为哪几类? 思考:寒流和暖流 2.关于寒流和暖流概念(师生互动):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叫做暖流;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叫做寒流 3.关于寒流和暖流的判读 【呈现资源】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图,让学生判断寒流和暖流 【合作探究】洋流对地理环境有那些影响呢?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容易形成渔场 3.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加快速度,节约燃料 4.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会扩大污染范围 |
分组讨论并完成任务,教师适当点评和总结 |
启迪学生深度思考
培养学生分析、辨析问题的能力 |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公开课,但是选择在了早上第一节,因此会有部分学生出现打瞌睡的现象,而且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导致洋流部分内容没有上万,下次要改进教学方法,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同时要结合各种先进的地理软件,使本节课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