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 (1)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脱分化、再分化、愈伤组织的概念。 (2)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细胞全能性。 (3)熟练基本工作程序:配置培养基、外植体类型、外植体灭菌、诱导培养、驯化移栽。 |
教学重点 |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和过程。 |
教学难点 |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实验过程和条件。 |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新闻和阅读材料中接触过“试管苗”术语,在必修一中学习了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等相关知识,但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具体操作并不清楚。因此本节内容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个新的领域,由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反思
1、真实情境贯穿始终。本节课的学习围绕云南咖啡为主题,从云南咖啡面临的推广困境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以探讨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以丰富的科学史资料为支撑,引导学生探讨和不断完善实现细胞全能性所需的条件;组织进行外植体消毒和接种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真实操作流程,对无菌操作留下深刻印象;最终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农业问题,提升社会责任感。本节课以真实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参与积极,培养了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教学思路清晰,环节流畅,教学效果良好。
2、运用丰富的科学资料为学生架起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本节课以组培发展历史、图片、表格、文献数据为载体,能使课本知识结构化、立体化,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采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逐个突破重点。
3、倡导小组学习。本节课有三次学生活动:一次是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进行讨论;一次是组织学生讨论实现细胞全能性所需的条件;一次是体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真实操作流程。每个学习环节之前需作必要的知识铺垫。如从学生熟悉的胡罗卜组织培养实验,必修一相关知识和酒精消毒常识入手。
4、解决真实农业问题。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特别是技术知识的学习必须回归到生产生活中,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设计云南咖啡的培育过程和应用,使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学生脑海中变得清晰生动,提升青少年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