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政治>>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每周一课(王思)2021.10.20组内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1-10-2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春玉

必修4《哲学与文化》

第七课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常州市第三中学  王思

教学目标

1.明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认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体会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3.阐述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4 .明确在新时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要求。

教学重点

1.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新时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要求。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

课时

1课时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课

总议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提问:大家知道我国的民间神话故事有哪些吗?

图片: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总结:由神话故事引出中秋节,再过渡到中秋晚会。

图片:《人民日报》宣传《中秋奇妙游》、广大网友花式夸赞

观看相关材料,了解议题一的背景。

帮助学生理解神话故事和传统节日的联系,激发学生兴趣。

授课

议题一:畅游广寒宫,破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圈”的密码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视频:播放视频《广寒宫》(2分20秒)

【合作探究一】结合视频内容,阅读相关材料,议一议:河南卫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为什么能够“出圈”?

总结:第一,从形式上来看,借助科技手段;第二,从内容上来看,以传统文化为核心,深度挖掘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第三,从适应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来看,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相融相通传、与年轻人审美需求的有机结合。

破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圈”的密码:

(1)创造性转化(2)创新性发展

总结:创造性转化的要求强调改造、转化,创新性发展强调补充、拓展和完善,两者密切相关、前后相继。

小组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破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圈”的密码。

 

 

 

 

 

理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议题二:共筑航天梦,感悟伟大中华民族精神“高燃”的力量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图片:舞蹈《广寒宫》中的画面:嫦娥瞭望地球

图片: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平安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金句:“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习近平

视频:播放视频《中国问天录》(2分50秒)

【合作探究二】结合视频内容,说一说:中国航天人为什么能够实现“航天梦”?在他们身上展现了哪些精神?这些精神的内核是什么?

总结: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核心:爱国主义

2.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导图:精神支柱、精神动力、精神火炬

3.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提问: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在不同时期孕育出来的精神有哪些?这一系列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关系呢?

总结:这一系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体现。随着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例如,伟大抗疫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说一说、填一填

 

 

 

 

 

 

 

 

说一说

感悟中国航天精神,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作用及丰富和发展。

 

 

 

 

 

 


议题三:立足新时代,续写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出彩”的篇章


图片:三张《人民日报》的号外

提问:大家有没有什么发现?

总结:10月16日,中国航天史上跨越时空的同一天。

故事一:从“神舟五号”开始,每一位从太空凯旋归来的航天员都会来到钱学森的家中报到,向这位中国航天奠基人报告好消息,这种默契一直保持到钱学森去世。在神舟十二号的3名航天员出征前,杨利伟与他们一起专程来到距离载人航天发射场7公里处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从元帅、将军到普通的官兵、科技工作者,有760多位为祖国航天事业献出生命的人在这里长眠。中国航天精神的传承。

故事二: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是35岁。“中国航天最厉害的,不是它取得的像载人航天工程这样的巨大成就,而在于它所拥有的一大批年轻科学家和工程师”。青年的力量

【合作探究三】结合中国航天人的故事,想一想: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

(1)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人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

 

 

 

 

 

 

 

 

 

 

自由讨论

感受中国航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思考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结课

结语:“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迢迢复兴路,熠熠民族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在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奋斗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活动建议:

1.我是文化推荐官:观看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重点介绍其中的1-2个节目;

2.我是航天宣讲员:准备一则中国航天的人物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反思

本节课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分为三个议题,总体思路比较清晰,教学流程比较顺畅。但是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思考和完善:第一,关于主要知识的讲解方面。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处理得不够清楚,主要是没有讲透彻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第二,关于学生活动的开展方面。一是设问比较“干”,导致学生没有能够及时跟上我的思路从而进行充分的讨论;二是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没有能够巧妙地处理。第三,关于整个课堂的呈现方面。使用了较多的素材,运用了很多过渡性的语言,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但是在情感表达上略有不足。于简洁语言中呈现基本知识的关系,于巧妙设问中引导学生活动的开展,于细节处理中增强课堂的感染力,是本节课改进的方向。

评课

刘  鹏:教学设计比较完整;议题一的视频时间较长,爱国主义的讲解有点单薄、故事部分可以不需要。

杨春玉:选取的素材较为贴切,可以增加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其他素材使课堂更加饱满;需要完善板书设计,清楚展示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关系。

张小洁:议题比较新颖;要思考如何处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陈兴兰:课堂设计思路清晰,教态较好;讲解议题二部分时语言要更加凝练。

朱丽娟:教学设计方面作出了改进;设问的开放性不够,导致学生活动开展得不够充分。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