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镣铐”再“跳舞”
——初识任务驱动型作文
一、学情分析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新高考形势下,高考作文中常见的题型。对刚刚进入高一学生来说较为陌生。这次月考是他们的第一次较为正式的作文写作,学生的写作情况不容乐观,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主要的问题就在审题上。本堂课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出发,以月考作文为例,聚焦学生考场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特点。
2、结合作文材料,进行思维分析,精准界定并分析核心概念“时代脊梁”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考场作文、应试作文——带着镣铐跳舞
本次作文情况:只见“跳舞”,不见“镣铐”——对写作要求的忽视,审题不过关。
(二)初识“任务驱动型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学校组织同学参观“时代脊梁”共产党员事迹展:
彭湃家境富裕,却背叛自己的阶级,领导农民起义。1927在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的中国建立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当地农民都说,彭湃当皇帝,天下就太平了。彭湃说:“彭湃不能当皇帝,中国从此不能有皇帝,只有我们农友自己当家做主,天下才会太平。1929年英勇就义,时年33岁。”
李保国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被称为“太行新愚公”。他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
孙家栋被称为“卫星之父”。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失败,孙家栋带领团队在天寒地冻中把大片的沙漠翻了一尺多深,拿筛子把炸碎的火箭卫星残骸筛出来,最终找到了失败的原因。一年后,一颗新的卫星腾空而起。2004年,75岁的孙家栋接下了首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担。有人认为他应该“功成身退”,他只有一句话:“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了解了三人的事迹,哪个人对你触动最深?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时代脊梁”?请结合材料,写一篇班会发言稿。
仔细阅读,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昔孟母,择邻处。”孟子的母亲为使孩子拥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曾两迁三地,煞费苦心。时下,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一些家长也开始“迁徙”。孩子备战高考,父母全职陪同;孩子报考艺校,母亲天南地北地陪考;甚至孩子上大学,还有父母租房陪读……陪读,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词汇,成为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社会现象。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由国内到国外,父母陪读者都不罕见。陪读,究竟是在帮助孩子,还是在伤害孩子?陪读,究竟是拖累了家长,还是成全了家长?
正在求学的你是否有亲人陪读?如果有,请给他们写一封信,明确表达你对其陪读支持与否。如果没有,请你以校园小记者的身份向校报投稿,结合所见所闻所思,自拟标题写一篇评论。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格式和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考:以上述两个作文题目为例,概括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
明确: 真实情境
![]() |
材料 关键词
例子
任务驱动型作文
提示语
任务
写作文体
文体 读者对象
我的身份
(三)明确评价标准
本次作文评分等级(切入分43) |
高等水平(50-55) |
中等水平(44-55) |
切入水平(42-44) |
不及格(36以下) |
(四)精准定位
阅卷中出现的几种情况:
1、完全另起炉灶,谈创新、螺丝钉精神、舍与得、中学生的使命与担当、中国的发展历程等。
2、完全不提核心概念“时代脊梁”,只从三则材料中的三个人物身上概括出奉献、奋斗等精神品质进行歌颂。
3、只大致关注任务“时代脊梁”部分,但忽视材料的存在,从而不能精准理解“时代脊梁”,泛化“时代脊梁”,认为劳动者都属于“时代脊梁”(曹操、陶渊明、王阳明、清洁工、普通人民教师、社区工作者),并且还忽视了“哪个人对你触动最深”这一问题,半句不提材料中的人物。
4、能仔细阅读任务要求,回答了“哪个人对你触动最深”这一问题,有扣住关键词的意识,把“时代脊梁”转化成材料中人物身上的几种精神。
(学生打分谈理由,老师补充评价)
(五)精准审题和表达
时代 | 脊梁 | 提炼概括 | |
彭湃 | |||
李保国 | |||
孙家栋 | |||
共性 |
提问:提取材料、分析概括、精准提炼后,给“时代脊梁”下一个精准的定义。
明确:时代脊梁——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或特定的环境下,为社会、国家、民族或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五)作业布置
根据课堂所学知识,修改例文。
四、教学反思
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还是非常陌生的,几乎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写。事实上,哪怕是高三学生,在审题上的仍然存在问题。所以根据学生本次月考作文的实际情况,我把这堂课的焦点放在如何精准审题上。教学感悟和心得如下:
1、板书内容设计体量稍大,还需精简。高效的课堂应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所学,教学体量的庞大往往会成为达成上述目标的障碍。所以如何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方便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我们教师可以在板书内容的设计上下功夫。
2、学生对材料的精准概括能力有待提高。照抄材料的意识非常顽固,不愿意动脑子进行概括提炼。这让我联想到本次月考中,学生在阅读中,概括人物性格这道题上的得分也很多。这些提醒我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3、作文教学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学生写-老师讲-学生改-老师二次讲解。这个过程如果能够坚持并且夯实,对学生的写作提升帮助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