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与对数函数
教学目标:1、会利用计算法则进行对数的运算和化简;
2、会利用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有关函数问题
教学重点:对数运算、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难点:对数型函数的综合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聚焦:
1、对数的概念
2、对数的性质与运算
3、换底公式
4、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二、分类解析:
计算: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对数与对数函数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指数与指数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预习时完全可以类比。在预习之前,我给了学生三个问题:对数是什么?对数作为一种运算,它有哪些法则?对数函数如何研究?前两个问题是关于对数学习的,第三个问题是关于对数函数学习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先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围绕着课前留给学生的三个问题,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们对知识做了些梳理和归纳,重点强调了对数的由来:是为了解决相关问题而产生的一种运算。在中,知道其中的任意两个数,去求另外一个数,都会产生一种运算,对数就是已知a和N,求b的一种运算。接下来,和学生一起回忆,作为一种运算,当然有自己的运算法则(公式),强调了公式的正用和逆用。在这些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让学生类比指数函数,回忆和归纳了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以及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在数学运用过程中,我一共设计了三个例题,例1主要是解决对数运算的问题,例2是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简单运用,例3是综合运用。层层设阶,螺旋上升。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让学生针对本节课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等做了一些归纳。
纵观整节课,我觉得有如下几点收获:
1、几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得到了渗透。类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方程、换元等数学思想渗透在对数概念、法则、图象性质的研究及综合运用中,学生们能运用这些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得到了实施。在知识回顾与例题分析过程中,学生们合作交流讨论表现良好,讨论气氛热烈,都能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在大组交流中也能清晰表达小组意见,没有使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小组学习有序、有效;
3、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得到了运用。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了PPT的展示,缩减了课堂板书的时间,在大组交流时,也充分运用了实物投影的功能,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全面解读。
不足之处是:
1、美术班学生基础差,底子薄,虽然做了预习,但是预习效果参差不齐,课堂提问环节的流畅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课堂教学的控制能力不够,时间安排不合理、不紧凑,教学任务没有圆满完成(例3的第二问);
3、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自己的板书比较随意,缺乏设计。
希望自己今后能发扬优点,改善缺点,争取课堂的高效,让学生们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