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语文>>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沁园春 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三首诗词分析研讨
发布时间:2021-09-1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朱苏芮

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三首诗词研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诗词掌握朗诵的技巧体悟诗人的青春激情

2.通过三首诗词的分析研讨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从写作背景意象意境艺术手法结构脉络四个角度分析研讨三首诗词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人的青年时代,是生命力最为旺盛的时代。这一时代,生命力勃发,创造欲望和创造力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状态,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乐观的时代。正值青春年少的你们,怀着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迈出了人生的重要一步。在新学期之初我们学习了沁园春长沙》,从词中感受到了毛泽东对于革命必胜的信念以及他激扬的青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三首诗词感受诗人的青春飞扬你们的青春

任务一诵读诗歌诗意青春

首先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第一单元的《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三首诗词,初步感受青春的魅力,感受青春的生命力。

学生自由朗读请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教师总结

1.沁园春长沙》:(1)重读字音的问题“看””这样的统领字总结朗读要注意语音

(2)通过上阕中壮丽景色的描绘我们要读出词人积极乐观的感情下阕要读出词人作为革命者对于革命必胜的信心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1)这首诗堪称是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它是在感情激荡时一气呵成的是火山爆发喷涌而出的岩浆其气势汹汹灼热逼人从中最能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为了准确表达出诗人此时的情感朗诵时语速应该稍快尤其是到排比部分语速要逐渐加快到排比的最后一小句语速则要适度放缓总结朗读要注重语速

(2)同时朗诵时的语调也要随诗人感情的升华而逐渐加强对于每一句的中心词“怒涌”“晴景”“推倒”“洪涛”等要做重音处理

3.红烛》:重音的处理“一误再误”自我怀疑自我肯定的语气总结朗读应该注重语调

学生集体朗诵

任务二鉴赏诗歌体悟青春

从不同方面分析三首诗词的异同,感受不同诗词中传达出的青春激情,学会鉴赏诗词的方法。小组代表上台发言发言完其他小组进行点评优点及补充

1.第一组意象意境

这组同学抓住了三首诗词中的意象并对意象的特点也进行了阐释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他们最后的比较好像偏离了意象意境的主题如果我说三首诗词的意境都可以用“壮”来组词你们会有什么词来分别概括这三首诗词的意境?、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通过对绚丽的色彩分明的意象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万物蓬勃的生命力可以说构成了“壮丽”的意境通过营造这种生机盎然的意境表达了自己积极乐观的革命态度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人选取“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无限的太平洋”“滚滚的洪涛”这样极具张力的意象给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雄奇壮阔因此可以说营造了壮阔恢弘的意境那么通过这样类型的意象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呢“滚滚的洪涛”写作本诗时,诗人正在日本的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留学,那时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不久。“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轻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象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建立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通过这样壮阔的意象感受到了诗人所想表达的愿望

(3)红烛》:本诗以红烛这个意象为主写出了红烛以蜡为躯以火为魂两者相互依存的特点但是红烛想要放出光芒创造价值的唯一方法也是自然规律便是要烧蜡成灰这种想要成功便要牺牲给人一种悲壮之感诗人借红烛也是勉励自己要像红烛一般不畏牺牲无私奉献

总结因此我们鉴赏诗词可以从诗词中的意象出发抓住意象的特点体会所营造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思

2.第二组结构思路

本组对于结构的分析并不明确不详细

(1)》:我们已经详细讲过可以明确知道本词上阕写景描绘了一幅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图并借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通过对自己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革命豪情形象而又含蓄地回答了上阕“谁主沉浮”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来主宰这个世界

(2)》:本诗前三节描绘了一幅海涛汹涌海天让白云怒涌的宏伟而壮丽的画面第四节过渡由景入情进一步突出了海涛汹涌的壮丽景象又引发了诗人的主观感受第五七节表达了对“力”的高度赞美怒涌的白云有力壮丽的北冰洋有力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也有力滚滚的洪涛同样有力起承转合过渡自然

(3)》:全诗共九节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赞美烛之红吐露诗人心声第二部分2-4)先困惑于红烛之燃烧再找到其燃烧的理由希望它尽情燃烧赞美了红烛自我牺牲的精神第三部分5-8)既感伤于烛泪又希望红烛为创造光明不停地流泪第四部分9)赞美红烛精神这首诗是以“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扣住“灰”与“泪”展开抒情以诗人对“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

总结因此鉴赏诗歌还可以从作者创作诗词的结构思路出发

3.第三组写作背景

都说“时代造就英雄英雄成就时代我们今天的三位诗人何尝不是这样呢这位同学的对于三首诗写作背景的分析很详细同时也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了解某首诗体悟诗人的情感必然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因此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三个鉴赏诗词的方法“知人论世”

4.第四组艺术手法

(1)主要是触景生情不多讲

(2)中大力赞扬的“力”其实是五四时代精神的象征通过上面背景分析可知),力的毁坏指的是毁坏旧世界旧中国旧社会旧文化力的创造指的是创造新世界新中国新社会新文化除了象征以外还有想象诗人想象自己站在地球边上眼观大洋耳听海涛并把太平洋想象成为一个力大无穷的勇士竟然要把地球推倒把相距遥远的北冰洋和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天空的云海和海洋的洪涛联结起来创造出一种阔大而超越的意境

(3)最主要的手法也是象征烛之红是诗人赤诚的象征红烛燃烧自己象征诗人为祖国牺牲奉献的精神同时诗句里面“残风”也象征着黑暗反动势力除了象征外反复等手法也出现了

总结我们还可以从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出发体悟诗人的情感

任务三评选诗歌放飞青春

我们通过对三首诗词的比较分析感悟到了不同诗人同样的青春激情现在高一年纪即将举办关于青春的诗朗诵会请同学们评选出这三首诗中你认为“最具青春风采”的诗并从我们今天所讲的四个角度结合我之前讲的文学短评的写作方法为所选诗词写一篇文学短评


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三首诗词研讨教后记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科育人价值我们应该建构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发展”等主要内容的语文核心素养结构对于新教材的教学较之单篇课文的教学群文阅读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所具有的优势要广泛深厚持久得多因此本次的每周一课我勇于尝试三首诗词的群文教学教学目标是通过对三首诗词的朗诵与分析研讨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感悟诗人的青春飞扬自己的青春因此我主要设计了如下三个任务任务一是“诵读诗词诗意青春这一任务要求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第一单元的《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三首诗词,初步感受青春的魅力,感受青春的生命力。任务二是“鉴赏诗词体悟青春这一任务已提前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做好课件从不同角度分析研讨三首诗词,感受不同诗词中传达出的青春激情,学会鉴赏诗词的方法。任务三是“评选诗词放飞青春这一部分要求学生通过对三首诗词的比较分析,我们感受到了不同诗人的青春激情。现在高一年级即将举办“致青春”的诗朗诵会,请大家评选出你心目中的“最具青春风采”的诗词,并从今天所讲的四个角度为此写一篇文学短评。但是当课堂真正进行的时候才发现问题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课堂内容太多面面俱到

一节四十分钟的课我又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并且讲授朗读可以从“语音语速语调”等方面把握又让学生从四个角度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太多太满导致最后一组学生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分析研讨诗歌还没来得及展示最后一个任务也匆匆结束这种“满堂灌”的课堂早已落时因为这样面面俱到的课堂其实到最后学生什么也收获不了不如只抓住一个点讲透讲深比如这节课我就可以抓住三首诗词的意象重点让学生课堂讨论分析最后展示出他们对三首诗词意象意境的探讨也不是让他们提前查资料准备好在课堂上实时的思考可能对学生的发展更有效最后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分析体悟作者的情感重新朗读诗词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要遵循“一课一得”的原则短短的一节课并不适合太多知识我们只需要与学生探讨清楚一个知识点即可那学生的收获也会很大

二、忽视学生学情教学很难推进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通过三首诗词的分析研讨学会鉴赏诗词的方法体悟诗人的青春激情但是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只通过一节课的时间就想让学生掌握如何鉴赏诗词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学情与接受能力因此我在上课的时候就发现学生无法回答教师的问题因为他们没有听懂他们不理解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所以就导致整个课堂很难推进下去其实对于新高一学生来说本单元我们重点就是要学生通过对诗词意象的分析把握诗人的情感即可不需要太过深入总结诗词鉴赏的方法完全可以放到高二再进行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以及接受能力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群文教学有很多不足之处以后要好好研究多多实践努力改进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