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生物>>工作总结>>文章内容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1-08-2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皋磊

一、工作目标

生物教研组旨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方面进行专业引领和统筹安排;有的放矢地就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集中教研组的力量展开深入研究。  

二、教研活动方面

(一)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总结交流教学经验

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课堂教学改革,首先需要对备课重点进行重新认识,对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去除零碎繁杂的细节,精简容量、重点突出,选取能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大概念。

1、专家引领促发展 

2021年3月,教研员丁静老师参与了我校高三生物备课组活动,他指出新高考环境下,识记性题目已逐渐退出考试舞台,情境类的信息题渐渐成为重头戏。故而,对学生获取、处理、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有了较高要求,这也符合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

2021年4月,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教研员吴举宏教授来我校做题为《走向深度学习》的专题报告。报告既从理论角度阐释了深度学习的必要性,又从实践层面例举了深度学习的方法与路径。精彩的报告让生物组教师感受到了思维的冲击与震撼。吴教授的报告使生物组教师体会到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有目的的引领下,学生围绕所要学习的内容或某一主题,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途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2、组内互助共成长

陈磊老师就“运用系统论思想,促进学科知识整合”主题进行组内分享。生命是一个具有高度自主性,又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的开放系统,强调生命的整体性、相关性、动态过程性和能动性。所以,陈老师结合系统论思想,讲述了高三复习策略和如何使用相关系统论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概念图、思维导图、模型、图群资源等方法促进生物学科知识整合。

皋磊老师参加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江苏省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并对新课标新教材的修订进行深入地剖析,在组内开设多次讲座进行课标解读。在省级培训思想的统领下,带领生物教研组完成了新旧教材对比、新旧课标对比、分工完成新教材的教学设计等工作。

3、专题研讨求突破

2021年5月28日,生物组开展了“质量意识 危机意识”专题研讨会,各年级备课组长针对主题深入分析,阐述如下。

高一备课组分析:高一年级情况分析:人数756人,课时一周两节课,教师5位,期中试卷题型新颖,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期中均分38.53分。成绩人数分析:50分以上107人,40-50分208人,40分以下477人。40分以下的学生将会成为比较大的负担,对合格考过关的要求较高。班级成绩分析:班级高于年级平均分的班级为1、2、3、5、7、12班,所有班级之间差距较大,差距在5分以上,仍需要想办法解决。与大市均分对比:大市平均分43.10分,市区45.23分,14校平均分51.37分;与田家炳中学差5分,比横山桥中学高5分,需要进一步追及田家炳中学,进一步拉开与横山桥中学的距离。全市排名第16位。质量体现在分数,要找原因和办法去解决问题;要有忧患意识,高一选物理的人数超过500人,一部分40分以下的学生将会选择生物。高一尽快将新课结束,要加大难度,让学生知道生物没有想象中简单,反应真实的选修状态下应有的状态。

高二备课组分析:成绩分析:期中考试四校联考均分最高;经小题分比较后,部分知识点有较大差距。问题反思:期中考试内容是选修一和选修三,月考内容是必修一一轮复习;前段学生总体均分有待提高,低分段学生较多;试题题干情境新颖,学生对新情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比较欠缺,答题不规范。临考前复习时间有限,收尾较快,综合复习时训练量可能不够充分彻底;选择基础薄弱,大题难度训练欠缺,定的考试范围较大,一轮复习内容较赶,有些重要知识点深度练习不够充分。班级情况:学生态度和兴趣并不是很积极,选择生物的学生想法不一;课堂效率比较低下,学生睡觉比较明显;作业反馈上来看,学生作业能自己完成,部分学生使用软件进行搜题;困惑:对待美术班学习惰性比较强的学生应如何促进。后期计划:期末考试范围是必修一、选修一、选修三,范围较大,应注重把握课堂,关注学生;练习精选,阶段反馈;个别谈话,面批订正;错题变式,多方练习;笔记整理,薄弱梳理。

高三备课组分析:高三备课组SWOT分析:优势:3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高三教学;劣势:墨守成规缺乏创新,跨年级教学分散精力,研究与学习动力不足;机会:线上线下培训多,学习机会多,试题资源丰富,两次适应性考试把握高考改革方向;威胁:与田中横山桥的竞争激烈,分析原因学生扩招、学习动力匮乏、下位学校单招,导致赋分后分差加大。

启示:建议高三教师老中青相结合,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能较快适应生源下降带来的一下列变化,努力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年轻教师的加入可以解决备课组动力不足问题。积极开展新旧高三教师日常研讨活动,复盘大型考试复习过程,总结得与失;开展积极心理学研究提升学生学习动力;高三试题中的新情境与高一高二教学相结合,提升教学水平。教研组通过设计活动促使教师不断遭遇新题,主动学习,不断突破自我;利用集体智慧整理高三学年资料,进行校本化设计,形成适应三中学生的校本化高三复习资料

(二)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探索教学规律

1、大单元课例研究  

按照学校和教师发展处的要求,落实了教研组的常规工作,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本学期教研组主题式每周一课活动围绕“基于核心大概念的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展开,确定以4个核心概念为内容,2个科学思维为载体,4组师徒结对为途径,进行了“大单元教学”的课例研究。

(1)以核心概念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系列研究课

(2)以科学思维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系列研究课

(3)以师徒结对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系列研究课

2、大单元课题研究

2021年6月我们组青年专项课题《基于核心大概念的高中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顺利完成中期评估。生物组课题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后续计划和可预期成果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确立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进一步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3、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   

2021年5月21日,由皋磊老师牵头,组织了一次江苏省高中生物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陈维)与常州市高中实验创新徐业义名教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活动主要分为2个部分:名师课堂展示、专家示范引领。活动中我校皋磊老师开设讲座,以“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为例,从实验材料、实验装置,以及实验目标上进行创新,利用一个装置实现多因子变量的探究。皋老师基于多年高三教学经验指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应该集思想、能力、深度于一体;是基于课本实验的深度探究。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运用系统思维对实验进行整体设计。专家报告高屋建瓴,三位教师紧接地气,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模式,有理论指导,有实践探索,有助于参会教师更深刻、全面地理解高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也有助于更好地总结生物学科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与评价的经验。

4、 校际交流活动

与南师大二附中校际交流 本学年,生物组特别邀请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的生物教研组老师共同学习交流两次,探讨高三后期复习工作方向和策略。其中皋磊老师就新高考中出现变化最大,学生失分最严重的2分题进行摸索和实践,以近期学生所做的试题两分题答题为例,教会学生通过读取材料,带领学生分析试题中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通过获取试题信息调动已有知识基础从而建立学习联结,帮学生学生归纳总结2分题的答题策略和解题方法。本次研讨两校教师互相分享高三复习工作经验,深入探讨高三接下来的复习工作开展的方向,组内青年教师纷纷感叹这次印象深刻分析交流会。

 

(三)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1、师徒同题异构课    传统师徒结对形式,徒弟听一节课上一节课,这种形式有悖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组变换形式,开展的师徒“同题异构课”,由徒弟备课,磨课,开课,师父对徒弟的课进行重组再备课、磨课、开课。师父在徒弟原有课的基础上改进教学,徒弟更容易找到共鸣,进而有所突破。不仅开设“每周一课”研究课的过程中进行如此形式的尝试,在常规教学中,部分师徒也采用了这种形式,从一些年轻教师的教学成绩及教育实绩来看,师徒同题异构课有一定成效。

2、解题研讨 聚力一模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拓展教师命题视野,提升教师解题能力,更好地把握高考命题方向,持续助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中书写精彩的答卷。学校组织青年教师成长营全体成员参加解题能力考核暨高三一模考试,为了迎接本次考核,教研组每周为青年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几位年轻教师认真钻研高考试题和新高考下的模拟试卷,在解题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与概念不清的知识点;控制时间完成试卷,思考应试技巧,如何提高解题速度与正确率。一时掀起了学习高潮,教师之间对考试题型进行分析探讨,也积攒了不少问题,所以生物组举行了试题研讨活动,邀请高三教师为年轻教师们答疑解惑。三位高三老师分享了关于遗传题、实验题、基因工程题目相关的解题思路和概念辨析,年轻教师之间也互相分享了有什么好的解题思路。一个人的问题变成了大家的问题,教师们认真对待题目、热烈讨论,表现出较高的业务水平。年轻教师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经验,提高了水平,并重新体验学生考试的心理状态,对今后的教学也具有导向作用。

(四)指导学生课外学科活动

高一——盆景课程

1、校本课程开展   挖掘校园环境与劳动教育课程之间的资源,体现学校特色,以校园特定空间为载体,学生自主实践学习,构建以《校园盆景》为主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校园盆景》是我们学校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学校高一年级组利用周六的时间,集合各班有兴趣的同学进行走班教学,组织学生对校园盆景进行鉴赏,直观了解学校的植物及绿化环境,开展盆景植物的种植活动,丰富知识,拓展视野,提升生物学专业素养。

2、劳动教育基地实践   在校内特定区域构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实地进行校园盆景种植和栽培、陶艺盆栽的种植等劳动活动。具体包括开垦、施肥、暴晒、种植、分苗、除草等等。

3、“看盆景,识植物”大赛   高一生物备课组在高一年级开展了一场“看盆景,识植物”大赛,吸引了众多植物爱好者报名参加,大赛中,各位选手根据一幅幅学校校园里的盆景植物照片,通过仔细观察植物的叶、花、果、形等特征,认真辨别分别是哪种植物。经过选手们激烈的角逐,评委会严格的评判,本次大赛最终产生一等奖9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15名。

高二——学习生物知识,助力文化传承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总能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美味、创造美好生活。为了鼓励我校学生在实验中学习专业知识,在实践中体验劳动价值,4月下旬,高二年级举办了果酒和泡菜的制作大赛。果酒和泡菜制作大赛帮助同学们将课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融入生活,不仅拓展了知识面、提升了科学素养、营造了良好的生物学习氛围,还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实验和科学带来的无穷魅力,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在劳动中获得成长。

本学期生物组教研组工作以学校和教师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专家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以公开课、观摩课、听讲座、教学反思以及校际教研互动等形式开展教学研究,同时,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活动揉和起来实现了研究活动的实效性。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