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语文>>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祝福》
发布时间:2021-06-1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朱苏芮

祝福》教案

                                                                                                            ——余经瑜

情境:某市公安局准备招募新成员,为了测评选手的刑侦能力,公安局准备了一个特殊的考题,要求大家从所给材料中对案件进行详细地分析,并找出罪魁祸首。今天,你们都是参赛选手,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团队赛,共四关,最后我们将评出最佳团队和最佳选手。

考题:一桩命案

据说是一个年轻的老妇人在新年祝福的时候死在了冰天雪地里。有一个人正好见证了整桩命案的发生,于是便将他所知道的叙述了出来。这个年轻的老妇人是谁?在她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谁又是这桩命案的始作俑者请各位选手根据见证人叙述的材料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案件进行调查分析。

1. 案情梳理

(可以从受害人、受害时间、受害地点、受害过程几个方面展开)

重点在受害过程的概括,帮助学生剔除细枝末节,保留主要信息。

受害过程:夫死出逃,帮佣鲁镇被抓劫回,被迫改嫁丧夫失子,再到鲁镇捐献门槛,未能赎罪逐出鲁家,沦为乞丐祝福之夜,凄然死去

2. 受害人分析

(根据见证人所述材料中对受害人的描写,包括外貌、神情、语言、行为等,确认受害人的身份、地位、性格、经历、变化等)

重点研读作者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眼神描写以及语言描写,从中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心理变化以及对命运的反抗。

三次外貌描写写出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第一次描写写出了她虽贫困,但还有活力,对生活抱有希望。第二次写出了她已走投无路,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第三次写出了她对生活已经彻底绝望。三次肖像描写,用白描的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了人物的遭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祥林嫂的眼神既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安分守己,也感受到了她的痛苦和悲哀;既看到了她的挣扎、反抗和追求,也懂得了她精神的巨大变化。

语言描写,初到鲁镇,祥林嫂依靠单纯的体力劳动,获得身心的充实和满足。再到鲁镇,她由第一次忙碌的人变成了几乎无事可做的人。无事可做,意味着内心的苦楚无法通过劳动排遣,说话成了她自我排遣的唯一渠道。祥林嫂的讲述,并非只是诉苦,她的絮说中有对儿子阿毛的无限怜爱,和对与阿毛及第二任丈夫的共同生活的留恋和回味。然而,冷漠的听众从祥林嫂的悲惨中,只为收获对自己的“正常”生活的庆幸和满足感。

 祥林嫂反抗什么?是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吗?并不是,对于封建礼教,她虽有怀疑,却没有一点反抗性。祥林嫂是遵守封建道德的,她为了守节不惜以死抗争。再嫁后心理一直有很强的罪恶感。鲁家不让她参加祭祀,她没有一点不平和抗争,而是认为自己不干净去捐门槛,以求获得宽恕。她从始至终都是顺从地承认自己的罪过,希望得到饶恕。如果要说她所作的举动有反抗的话,她反抗的只是自身的命运而已。

3. 嫌疑人分析

(根据受害人的人际关系网,分析与其相关的每一个人身上的嫌疑)

鲁四老爷:是鲁镇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掌管着鲁镇的祭祀事宜,政治上迂腐、保守,思想上封闭落后、守旧反动,为人自私、冷酷、虚伪。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祥林嫂的婆婆: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祥林嫂的命运悲剧是这个圆滑的女人直接导演的。无论是祥林嫂的娶来、绑回、再嫁,都是她亲手安排的。她不仅取走了祥林嫂第一次做工的工钱,还把守寡的儿媳当作“商品”换钱去给小儿子娶老婆,并从中赚钱。其毒辣和贪婪令人发指 !这说明封建家长制对劳动妇女的压榨是多么深重 

四婶:自私冷漠,把祥林嫂当作一件工具。不准祥林嫂参加祭祀,粉碎了祥林嫂生前免于耻辱、死后免于痛苦的希望,加速了她的死亡。

柳妈:和祥林嫂一样是旧社会中受压迫的劳动妇女的形象,虽然是吃斋念佛的善女人,却对着祥林嫂满怀恶意地说关于的玩笑,戳祥林嫂改嫁不贞洁的痛处,让祥林嫂难堪,甚至主张祥林嫂应该撞死,缺乏同情心。受封建思想毒害严重、为祥林嫂打开了鬼神世界的大门

看客:愚昧、冷漠的群众,被封建思想支配,不觉悟,内心空虚无聊,在他人的痛苦遭遇中寻求自我生活满足。他们对祥林嫂的同情、鄙视、厌恶有心无心地杀死了祥林嫂。

“我”一个具有启蒙思想的知识分子,同情祥林嫂却无能为力,甚至最后因为的逃避与软弱,给了祥林嫂最后一击。

4. 死亡原因分析

总结论证受害人的真正死亡原因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中国的男子,普通要受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即:(一)由一国、一省、一县以至一乡的国家系统(政权);(二)由宗祠、支祠以至家长的家族系统(族权);(三)由阎罗天子、城隍庙王以至土地菩萨的阴间系统以及由玉皇上帝以至各种神怪的神仙系统――总称之为鬼神系统(神权)。 至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还受男子的支配(夫权)。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

 1) 谁在吃人——封建礼教

鲁四老爷、四婶——封建地主阶层的代表,在传统封建社会掌控着封建秩序和封建礼教的法则

祥林嫂的婆婆、大伯——封建族权的维护者和既得利益者,他们毫不留情地压榨祥林嫂直至最后一点

柳妈、看客——封建秩序和封建礼教的受害人、却也是奉行者,她们注视着、推动着祥林嫂的悲剧,却又不知自己也置身与悲剧之中

“我”——认识到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却又无力改变现实,只能含混

2)封建礼教根源于什么?在它背后的是什么?

根源于:不平等的阶层。封建礼教只是工具。

女性的悲哀: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

社会的悲哀:置身其中的人们都服从于这样的制度,祥林嫂的覆灭,是被千千万万个阶层之中的人们杀死的,处于上等层级的人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她,与她同属于同一阶层的人还是鄙视她。

无数的看客是不是也是他们自己故事的祥林嫂呢?受害人在别的故事里充当着杀手

5. 作业。

这个悲惨的案例对我们的现代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可以联系热点词汇——道德绑架

祝福教学反思

    《祝福》是鲁迅先生的经典之作,重点应该是品读先生的文字语言,所以我给教学设置了一个情景,把祥林嫂的事件设置成一个案件,然后让学生从案情梳理、受害人分析、嫌疑人分析、死亡原因认定四个方面对作品进行研读。我也不确定这个情景到底合不合适,或者说意义到底大不大,为了让这个案件分析的事情更有意义,我在结束时布置了一个作业,分析对现代社会的意义。案件对于侦查员的作用就犹如历史对于君王,书本对于学生,所以我相信只要角度合适,肯定是有意义的。我认为鲁迅先生虽然批判的是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这些现代社会不存在,但是现代社会还是存在很多的陈规陋习,甚至是道德绑架等现象,我觉得这跟封建礼教中的很多东西是想通的。所以,我们摒弃这种“偏见”,还人以真正的自由之身,自由之思。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