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三新教材中的《导体的电阻》一节,承接初中的电学内容,在学生已有的电学知识基础上进行回顾以及新知识的建构。本节的教材内容侧重在电学实验的设计以及图像法在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进行备课时,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电阻的定义式和决定式,具备处理电学实验能力,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掌握实验图像分析。为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加之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刚午休完毕,思维不能立刻活跃,我的总体思路是通过电学实验引入电阻的概念,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兴趣,尽快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接着对电阻的定义式发出疑问,什么因素可以决定电阻?过渡到探究电阻影响因素的实验。通过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解读各种电学图像的信息。通过理论与实验的双管齐下,让学生了解物理规律的严谨性。最后通过例题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
本节课有一些尚待完善的地方:
1.电阻的定义式R=U/I可以一笔带过,因为这是学生在初中已学过的知识,没有必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解读。
2.可以给予学生设计电学实验的机会。因为在之后的高考题目中,对于电学内容的考察侧重于实验的设计和处理,要逐渐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设计意识,而不是只会循规蹈矩地操作。
3.因为是新教材、新编排,所以没有电路内容的铺垫。在对以往初中电学知识进行回顾时,明显某些学生的状态不对,这体现了初高中知识体系已经逐渐形成一体化,不会对以往知识进行再度解读,教学要做到扎实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