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解题策略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并掌握选择题的常用解决策略;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总结提炼选择题的常用解决策略;
教学难点:针对具体问题,通过分析选择最优解决方法。
三、热身小练
1.已知均为
的子集,且
,则
( )
【解析】法一:数形结合法,化数轴或Venn图; 法二:特殊化,令。
2.已知等差数列满足
,则有( )
3.定义在上的函数
既是奇函数又是周期函数,
是它的一个正周期,若方程
在闭区间
上的根的个数为
,则
可能为( )
【解析】取函数。
4.已知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 )
5.(2015年山东卷5)不等式的解集为( )
【解析】法一:代入验证法,取,得
,选择
。
法二:数形结合法,,分别作出
的图象。
法三:直接法,去绝对值,解不等式。
【方法总结】
1、直接法
从题设条件出发,利用相关概念、公式、定理等通过运算、推理得出正确结果。
2、数形结合法
巧妙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将一些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直观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集合问题(Venn图、数轴)、函数问题(函数图象)、解析几何问题、平面向量问题等等。“有图想图、无图想图”。
3、特殊化
根据已知条件选取符合要求的某些特例(例如:特殊值、特殊角度、特殊数列、特殊函数、特殊图形等)对各选项进行验证,特例的选择遵循使运算简单化的原则。
4、代入验证法、排除法
将供选择的答案带入条件中去验证,排除一些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四、典例分析
例1.(1)(2011年全国卷)已知中,角
所对的边分别为
,
是
和
的等差中项,则
与
的大小关系为( )
【解析】,当
时,
;当
时,
。
(2)(2020全国卷第7题)已知点是边长为2的正六边形内一点,则
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法一:特殊图形,建系;法二:寻找特殊位置。
(3)(2016年全国卷12)已知函数满足
,若
与
图象的交点为
,则
的值为( )
例2.(1)下列函数中,以为周期且在
上单调递增的是( )
(2)已知不等式在区间
的解集中有且仅有三个整数解,则实
数的取值范围是( )
五、教学反思
新高考模式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其中选择题共有12题,60分,而且是一张综合卷的开始部分,能否快速且准确的解答,对同学们的心态有较大的影响。若是能 高效的解决选择题,将帮助同学们进入到一个最佳的考试状态,有助于后面的考试。然而选择题的特点是答案在选项中,可以不用每道题都用直接法的方法解答,注意小题小做的意识,基于此目标,本节课开设单项选择题的解题策略,旨在帮助同学们梳理常用的解决小题的方法。
本节课开始设置4个小题热身,要求同学们完成后在平板上提交,由同学们解说自己的做法,其他同学点评,教师适当引导,凝炼出单项选择题的常用解题策略:直接法、数形结合法、特殊法、代入验证法、排除法,除直接法都称为是间接法,有时方法的使用是重复的,可能一道题用到两种甚至更多的方法,需要优选解题方法.那么何时用间接法解题呢?首先要有小题小做的意识,不能够小题大做,耽误考试时间,造成心理紧张;其次在审题时,阅读题干和选项,尤其要注意由选项可以提取出哪些有用的信息;最后就是直接法会做,但是运算量较大时,或者直接法不会做,也不能够放弃,考虑间接法是否可用.
直接法是从题设条件出发,利用相关概念、公式、定理等通过运算、推理得出正确结果。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可将一些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直观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集合问题(Venn图、数轴)、函数问题(函数图象)、解析几何问题、平面向量问题等等。特殊化指根据已知条件选取符合要求的某些特例(例如:特殊值、特殊角度、特殊数列、特殊函数、特殊图形、特殊位置等)对各选项进行验证,特例的选择遵循使运算简单化的原则。代入验证法是将供选择的答案带入条件中去验证,排除一些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整合也越来越深入,例如,几何画板、ggb软件、西沃软件、同屏技术等等。我们许多教师由对信息技术的陌生、敬畏到慢慢地尝试,切身感受到信息技术在课堂应用中的好处.本节课制作ppt、课中使用睿易云平台进行平板教学,同学们做完之后直接提交,教师及时掌握每位同学的作答情况,并且可以投屏到黑板上,供每位同学学习,这为本节课的呈现添砖加瓦。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谁获取知识谁就是课堂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备课的最终目的是要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因此一节课下来,需要从学生的上课表情、课堂作业、课堂回答问题等环节反思教学效果,做到心中有数。本节课从热身小练开始,到例题的呈现,问题难度层层递进,不断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时刻以问题抓住学生带动学生参与到课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认真思考参与度高,实现以生为本、教师引导的探究式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