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开放题的解题模式,做到游刃有余;
2、进一步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探求三角形中的边与角的值;
3、能够熟练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三角函数知识解决三角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三角函数知识网络的构建;
2、教学难点:三角函数等相关思想方法的提升。
三、教学过程:
牛刀小试:已知的内角
的对边为
,若 ① ,
,则 ② .
设计意图:条件和结论都空缺,为学生留白更多,想象的空间越多,发挥的余地越大
链接高考:1、2020年全国II卷(理)中,
.
(1) 求;
(2) 若,求
周长的最大值.
解:1)在中,设
的内角
的对边为
,
因为中,
,
由正弦定理得,即
,
由余弦定理得.
因为,所以
.
(2)法一:因为,
,
由余弦定理得,
即,
由基本不等式可得,
所以,
所以(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所以周长的最大值为
.
法二:(2)因为,
,
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
所以
又因为, 所以当
时,
取最大值
.
所以周长的最大值为
.
2、2019年全国III卷(文)的内角
的对边为
,已知
.
(1) 求;
(2) 若为锐角三角形,且
,求
面积的取值范围.
解:(1)由正弦定理得,
因为,
所以,
又因为, 所以
,
即,
所以有,即
,
因为, 所以
, 所以
,
故有, 所以
.
(2)由(1)及知
,
由(1)可知, 由正弦定理可得
由于为锐角三角形, 故
结合, 可知
, 所以
,
所以的面积取值范围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高考题中感悟解三角形这一章节的知识网络构建。
四、课堂小结:
1、三角函数知识点的回顾
2、三角形面积与周长的范围问题
3、思想方法:整体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消元的思想
《解三角形》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高三解三角形复习课,采用结构不良的开放题模型,以单元教学设计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突出教学内容的主线以及知识间的关联性,把解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连同关系密切的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等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知识脉络更加清晰。在单元设计中,不再过分关注具体知识点,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本质、蕴含的数学思想以及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的学习方式为: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提出问题,或独立解决问题,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对话、相互交流,最终实现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