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2020-2021年度第二学期每周一课(张坤玲)
一轮复习:历史开放性试题选讲
发布时间:2021-05-1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倪红娟

一叶落而知秋

——一轮复习:历史开放性试题选讲

张坤玲

20215

一、历史开放性试题概述

1.含义及特点

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或者唯一结论的试题形式,通常具有小切口、大跨度、深内涵的特点。

考查要求:

从素养要求上看: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项基本的能力要求。

从命题立意上看: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在题中的表现特别明显:第一,答题思维上倡导多角度、多层次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二,答题原则上强调论从史出、论从证出和史论结合;第三,语言表达上强调逻辑严密、文字通顺。

从考查目标上看:多以社会重大时事热点、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学术争论为载体,以学科知识为依托,突出历史学科的价值导向功能。

从考查内容上看:重视对历史主干知识的依托,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试题命制灵活,在覆盖面上属于小切口、深内涵,重视对背景、结果及影响的探究。

从开放角度上看:开放性试题是与传统问题中条件结论的"封闭性"相对而言的,它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具有变通的能力,是否具有知识迁移的能力,是否具有创新能力。近几年设问的开放性日益增强,答案设计上也日益体现多元化。

2.类型

已使用过的有文字、图示、地图、图像、图表等几大类,文字类材料则包括文献摘引、观点介绍、目录摘抄、"公式"等,纷繁多样。

https://pics0.baidu.com/feed/d01373f082025aaf48c75375adfd3d62024f1aa9.jpeg?token=831fd273eb909f44c309e231e5b79e4a

 

(一)观点论证型

观点论证型是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或对其造成的历史影响进行论述,由于其往往具有多重性,在解题时需选取一个角度用正确且相关的历史事实作为支撑进行合理回答。

(二)历史论文型

历史论文型是开放性试题中开放程度最高的一类题型,在材料选取、问题设置方面都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在实际答题时,虽然看似限制较少,但却需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才能答好。

(三)信息提炼型

对于高中历史学科而言,学生需要具备对历史资料的信息进行阅读然后提炼的能力。而从考试科目的角度来看,选择题或是材料题都是在检测学生对有效信息提取的能力。

在开放性试题中,试题往往提供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字、图片、漫画等材料,让学生对其进行总结归纳。

(四)自主探究型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而在高考历史试题中的体现正是探究类题型。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可根据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结合题干内容解读史料。

(五)修改完善型

从不同历史观的解读角度和史学研究深度来分析,这也给开放性试题带来了生存意义。修改完善型题型的特点是,根据试题素材信息中存在的不足或片面性及历史观的差异而对其进行史实的补充和论证。

3.好的标准

论点明确、正确、简洁;

论据能够有效支撑论点,逻辑清晰;

论证严密,作答规范;

4.常见问题

论点:不能提出较正确的观点,观点背离材料,观点不能高于材料等;

论据:史实调用不合、论证角度单一、缺失论证语句、无法调动史实;

论证:思路混乱,作答不规范;

二、开放性试题作答策略

1.明确题目主旨,提炼论点

很多学生,在提炼观点时没有根据题意,导致跑题而失分,十分可惜。由于题干中的观点并不全面,我们不能完全获悉,因此,就必须要阅读材料,找出关键词。何为"关键词"?那就是材料中的主体或者是围绕的中心,它反映了材料的主要意思和要旨。 一般而言,要把题干中的问题带到材料中去阅读,如2010年中的"历史前提"其实就是讲资本主义有萌芽到发展的条件或者是原因,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是讲西方崛起到底是自身发展的结果还是受外部影响或者是内外相组合的产物。当然,如果材料太长,我们还要学会分层处理,关键词一般应该是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的字眼。找出关键词,明确观点,也就完成了该题的第一步。

2.梳理主要史实,归纳论据

一般来讲,高考试题中的小论文题的材料不会是生僻冷门的,应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内容,换言之,是我们学生比较有话写之类题目。要不然,就失去了考查的意义,也不利于高考的选拔。 2010年的"历史前提",我们就要联系世界近代史的有关知识,运用我们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唯物史观),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去寻找史实。比如经济上,我们就可以想到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或者是英国的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等。同时,我们还应该深入下去,就是能不能联系中国的情况,恰好中国就是反面例子,正反结合就可以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论述。而2011年的"西方崛起"原因,我们最好从内外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样既符合我们的唯物史观,也利于保证论文的完整性和字数。

3.注重逻辑层次,规范作答

所谓"万事开头难",写论文也不例外,因此一定要下定决心,写好开头。有些学生写的开头很长,但观点始终没有明确,有点含含糊糊的味道,这是不行的。其实开头不要写得太多,就是开门见山,观点是什么就写什么。如2010年的"历史前提",就这样写"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主要是指欧美国家由"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条件。"或者如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写"西方崛起是西方自身发展和外来文明共同作用的结果。" 同时,一定要讲究格式。在高考评分中对论文的结构是要计分的,这就要求考生应该在论文中分段,突出结构。如2011年的"西方崛起",就至少三段,第一段是观点,第二段是外因,第三段是内因,最好还有个总结。如果单列政治、经济、思想原因的话,最好也将它分开写,这样显得有层次结构。一般通用结构是总分总。时刻谨记这一点,做到一般能确保4分保底。

另外,史论结合要求学生史中有论,论从史出。一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单纯的史实堆砌,或者是整篇的论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

4.紧扣题干中心,升华论点

另外小论文形式创新,提取信息要注意题材不同,而方法基本相同。

大致可分为文本类、表格类、图片类(地图、统计数据图、画作)、公式类、概念解析类、目录增删类,不胜枚举。如何寻找关键信息及答题思路,一般先看标题及材料出处,寻找有效信息。接着看题目具体要求,切记审题清晰,确保题意要求的要素一定要体现在小论文中,切勿因时间紧迫而惊慌失措,乱写一通。小论文一定要保证留有10——15分钟时间,基本结构写全。

三、小试牛刀

在观点(信息、论题)部分:不能提出较正确的观点,观点背离材料,观点不能高于材料等。——对策:紧扣材料,观点明确,自己最熟,论证最易。

在论证部分:

1)论证角度单一——对策:23个案例,从政、经、文、外等多个领域,从古今中外正反等角度思考。

2)史实调用不合——对策:多读几遍题目要求,先构思,后答案。

3)缺失论证语句——对策:运用史实后要用一名总结性的话提示史实与史论间的关系。

4)无法调动史实——对策:建构系统的通史知识。

在结论部分:

1)缺失结论——对策:严格按三段论的格式要求。

2)无法提炼——对策:换种语言或角度重述观点。

写作过程:要分段,有要点,有关键词,切忌一团糟。

1.归纳论点

2.提供论据

3.完善论证

一题一世界,多维多思考

——《历史开放性试题选讲》教学反思

常州市第三中学 张坤玲

20215

20215月,结合高二期中考试情况,我尝试上了一节《历史开放性试题选讲》。

高二一轮复习开始以来,开放性试题是学生的痛点和潜在的增长点。本次期中考试,满分12分的题目最高分是高二(10)班的毛欣怡同学10分,班级平均分4.3分,总体情况好于预期。但是,本题两极分化严重,几位同学是零分。询问得知,要么是来不及做,要么是不知道怎么写胡乱下笔写几句。本题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最为突出,

我决定以题目为依托,讲解开放性试题的作答策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所谓历史高考中的开放性试题是指没有固定答案或者唯一结论的试题,通常具有小切口、大跨度、深内涵的特点。

对照近五年来高考真题,开放性试题通常以文字、图示、地图、图像、图表等形式呈现,仅文字类材料就包括文献摘引、观点介绍、目录摘抄、"公式"等,纷繁多样。

学生结合最近的几份练习,讨论得出答案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好的答案的标准。同时,学生自主分析目前答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格式不规范、论点不清晰、论据与论点矛盾、论证逻辑混乱等情况。

在“小试牛刀”环节,我提供了今年高三一模试卷的开放性试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从答案反馈看,大部分同学的格式规范性问题得到改善、论点提炼有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论点不简洁、论据空洞、论证前后矛盾等问题。

学法指导是有必要的,但是更多的需要学生实践、教师指导、在反思的过程中总结提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