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语文>>每周一课>>文章内容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5-1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成琪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阅读知识性读物,能准确、迅速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能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能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辨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能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任务情境:

中国科技馆最近计划为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专设陈列展厅,作为一名前来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请你结合屠呦呦的演讲稿,梳理她的人生轨迹,为每个陈列展厅的名称设计和前言设计建言献策。

任务一:为了更好地完成陈列展厅的名称设计方案,我们需要从梳理屠呦呦的人生轨迹开始,请同学们结合她的演讲稿,绘制思维导图,要求概念齐全、结构清晰。

1.思维导图误区展示: 

要想画好思维导图,我们必须梳理清重要概念和结构层次。青蒿素、奎宁、《肘后备急方》、天然分子、青蒿素药物、《青蒿素的化学研究》双氢蒿素、中医药学都是一幅思维导图中应该具备的要素。文章的论证结构也要梳理清楚。除第一部分外,用五个小标题提纲挈领,概括了青蒿素从发现到制成药物经过的不同阶段。第二部分先总写发现、提取青蒿素的经过,第三四五部分写研究工作的过程,第六部分总结中医药的贡献,符合由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先写青蒿素再写双青蒿素符合由一般到个别的规律。

 

(优秀范例)

2.根据思维导图,设计陈列展厅的名称,交流分享。

如:呦呦初鸣 向医而行 矢志寻蒿 中国神药 享誉世界……

任务二:

为了细化对屠呦呦人生轨迹的认识,已经请同学们化身命题人,结合信息类阅读的阅读策略,编写过一份屠呦呦人物信息摸底测试卷,但是问题百出,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所以要针对思维误区,升格命题。

1.思维误区

题型:单一,多判断正确/不正确的细节题,缺少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没有涉及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匹配题,没能体现出对文本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评价。

题源:对重要概念的含义把握不清;概念间关系很少涉及甚至把握不清;细节关注不够(如代词、时间词、关联词、程度词、修饰限制词)

题干:同一题源出题角度不够丰富多元;信息转述或整合不到位;选项错误类型不熟悉(无中生有已经涉及,时间先后、主次、以偏概全)

2.升格命题

题型:考查论证、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情感态度、评价价值

文章的行文思路/论证思路是什么?崔子轩3D,徐诚凯行文思路主观题

可以佐证中医药学贡献的论据蔡荣洙

作者大力赞赏中国医药科学,表明中医的伟大之处,鼓励青年人支持中医。王静怡2D

中医药学对青蒿素的发现有什么价值?崔子轩

文章体现了屠呦呦的哪些品质?徐诚凯

从屠呦呦的抗疟之路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吴梦婷

题源:考查概念、概念间关系、细节(限制词、程度词、关联词、时态词、范围词

概念间关系:青蒿素由双青蒿素产生 王静怡1A

程度词:奎宁的发现完全取决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 王静怡1B

时态词:所有时候,中医药按照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奎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如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王静怡1C1A

题干:考查信息转述与错误类型设置

以偏概全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需要保健运动。王玉林1C

曲解文意单一药物来治疗在中医实践中少见,而非不见。王一诺

强加因果为了寻找答案,屠呦呦才读的《肘后备急方》耿曼青1 A

最高级青蒿素是中医药智慧最重要的果实耿曼青2B

创新题:标点符号题 丁文婷2

3.教师命题

1)关于原文论证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屠呦呦由《肘后备急方》中因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意在阐明离开中国古代文献的指导,青蒿素的发现将难以实现。

B屠呦呦将涉及青蒿素及抗疟性的报告并提,意在夸大青蒿素的发现对国际医学的巨大价值。

C通过列举砒霜、石杉碱甲的疗效,意在阐明中医药智慧多样化,为呼吁世界关注中医药奠基。

D作者从中医的用药形式、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现途径2个角度阐明中医药是个值得挖掘的宝库。

2)以下不可以作为论据支撑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A屠呦呦利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也取得了新进展。

B屠呦呦向老药工学习中药鉴别及炮制技术,编著了《中药炮炙经验集成》一书。

C马来西亚《星报》网站发表题为“中医广泛用于新冠肺炎患者治疗且效果良好”的文章。

D 德国病毒学家奇纳特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医药在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3文章的论证特点是什么?

论证结构:总—分—总

论证思路:第二部分先总写发现、提取青蒿素的经过,第三四五部分写研究工作的过程,第六部分总结中医药的贡献,符合由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先写青蒿素再写双青蒿素符合由一般到个别的规律。

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将奎宁和青蒿素进行对比,奎宁的发现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而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赠予人类的瑰宝。意在突出中医药学对作者研究发现的重大价值。

引用论证:引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的话:又方,清号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启发屠呦呦低温提取,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意在阐明中医的魅力与价值。

举例论证:举了砒霜、石杉碱甲的疗效,意在阐明中医药智慧的多样化,为呼吁世界关注中医药奠基。

42004年,泰国玛希敦奖将5万美元和一枚奖章颁发给了青蒿素研发团体,大多数青蒿素研究参与者赞成将这笔奖金捐给盛产青蒿的四川酉阳地区的中学。这时,屠呦呦提出,必须先明确她个人应该享有50%以上奖金的份额,然后,由她以个人名义捐给酉阳。2009年,屠呦呦编写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出版,就因为引文署名的细节而招致批评:未能充分肯定其他研究小组和研究成员的作用。反对者认为,屠呦呦夸大了自己在“523”项目中的作用。

屠呦呦因维护个人权益被很多人认为“淡泊名利”“个性执拗”结合她在演讲稿中时而用“我”,时而用“我们”,谈谈你的看法?

我们

个人经历

研发阶段

发现

创造

致谢

成果、贡献

实事求是、个体的位置

任务三:请同学们撰写屠呦呦纪念馆相关陈列展厅的前言。

信息类文本阅读与命题策略教学反思

——以《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为例

信息性阅读是以求知求真的态度与方式阅读文本,从而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认知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其对象主要有论述性文本和实用性文本。高考评价体系对信息性阅读能力的要求有:在熟悉论述性文本和实用性文本的主要文类及其基本特征、体式惯例的基础上,能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概念、观点、方法等关键信息,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关系;能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评估作者的写作意图、读者意识和信息来源,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有理有据地评判文中观点,发展新的观点,或呈现更客观的事实;能在不同文本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分析比较多个文本在内容、材料、观点、表达方式和价值倾向等方面的异同,对有关问题形成更全面的认识,能够提出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等。

针对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我在《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的教学中设置如下任务情境:中国科技馆最近计划为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专设陈列展厅,作为一名前来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请你结合屠呦呦的演讲稿,梳理她的人生轨迹,为每个陈列展厅的名称设计和前言设计建言献策。为了细化对屠呦呦人生轨迹的认识,已经请同学们化身命题人,结合信息类阅读的阅读策略,编写过一份屠呦呦人物信息摸底测试卷。针对学生的命题情况,指出以下思维误区:

题型:单一,多判断正确/不正确的细节题,缺少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没有涉及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匹配题,没能体现出对文本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评价。

题源:对重要概念的含义把握不清;概念间关系很少涉及甚至把握不清;细节关注不够(如代词、时间词、关联词、程度词、修饰限制词)

题干:同一题源出题角度不够丰富多元;信息转述或整合不到位;选项错误类型不熟悉(无中生有已经涉及,时间先后、主次、以偏概全)

针对以上思维误区,学生和教师先后进行就以下方面进行升格命题。

题型:考查论证、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情感态度、评价价值。

题源:考查概念、概念间关系、细节(限制词、程度词、关联词、时态词、范围词等)。

题干:考查信息转述与错误类型设置,如以偏概全,曲解文意,强加因果,标点符号创新题等。

在信息类文本阅读与命题策略教学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组矛盾关系需要处理:

一是阅读与命题的关系,课堂教学时间十分有限,阅读和命题侧重其中一方,都会让另一方显得被忽视,因此要用精准的试题来勾连二者,引导学生做题的同时回归文本。

二是命题与出题的关系,作为非专业的命题人,我们的命题是为了做题服务,从命题人角度思考,设置陷阱是初尝,学生做题时还要保留这样的思维习惯,提升思维品质。

三是文本本身人文主题和素养主题的关系。第三单元单元岛屿中已经提及,知识性读物的学习目标就是体会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品质,积累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如理解重要的概念,梳理清概念间关系,理清文章思路;能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能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辨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能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在处理青蒿素文本时,我比较侧重素养主题的实现,却忽略了人文主题,在任务情境设置上有二者穿插,难以厘清的嫌疑,所以下次教学要保证人文主题和素养主题双线的成立与发展,或有重点地进行教学,而非偏执一方。

QQ图片20210511180029.jpg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